第106 章 李隆基2


{…710年6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闯入皇宫,杀了韦后和李裹儿,7月,姑侄二人继续联手逼迫李重茂退位,让李旦继位。

李旦的长子李宪,坚持推辞不当太子,加上灭韦功臣们也主张立李隆基,李隆基于是被立为太子。

睿宗登基后,太平公主学她妈干政,她和李隆基的矛盾也越演越烈。

712年,李旦让位给李隆基。

7月,太平公主派发动政变,李隆基抢先下手,太平公主败了,被李隆基赐死}

不少观众倒是觉得这李宪挺聪明的,这朝廷上下他弟弟的人比他多,威望也更高,他要是当了太子,可当不稳啊,至于这太平公主比起她母亲,就弱多了。

李世民没想到安史之乱前,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事情,这些事让他的脑子乱成一团,“观音婢,你说说,这都什么事啊?”

长孙皇后贴心的给李世民按摩太阳穴,一边答道:“陛下,儿孙自有儿孙福…”

李泰拿着一块糕点吃,“这小四家,媳妇、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啧啧啧,可真没一个简单,来,阿兄、阿妹,你们也吃。”

李承乾和李丽质也干脆坐下来,边吃边听,反正他们现在也只是当看客,小孩子别操心太多。

武周时期

武曌一言不发,她这个女儿,她一直都清楚她的心思,但皇权路上,不是你死就是我胜,如果野心配不上实力,那早晚被人宰了。

太平公主心里一惊,虽然生气但说不上恨,成王败寇罢了,想要登顶那个位子,就要做好一切准备,不成功便成仁。

历史上她输给了李隆基,可是这一世叫她就这样放弃,她也不甘心。

韦氏听到自己的结局,心里是恨毒了李隆基和太平二人,可是她现在自身难保,宫里那老太婆只怕不会放过她和女儿。

李旦回过神来,拍拍儿子的肩膀,“三郎出息了,只怕你姑姑该生气了。”

天宝年间

李隆基想到他姑姑和韦氏母女,冷哼一声,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他失败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多年的乱斗,朝廷依旧混乱不堪。

为了将国家治理好,李隆基积极选拔人才,并开始一系列改革。

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这几位宰相都是治国人才,在李隆基的带领下,唐朝政治逐渐变得清明,经济也得到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缔造了开元盛世。

然而,开创盛世后,李隆基也一改之前的励精图治,变得骄奢淫逸。}

李世民听到这段转折,忍不住想骂人,但还是忍住了,心里劝说自己不能太动气,为这混蛋生气不值得。

武曌淡定了,她已经知道了有安史之乱,现在只想看看这李隆基具体是干了什么。

李旦想到视频开头说儿子杀了三个孙子,还抢儿媳妇,当即一把子打在儿子背上,“混账”。

唐玄宗也细细回忆起来,是了,他一开始的励精图治,怎么就变得贪图享乐了。

{张九龄被罢官后,李林甫坐上了相位。

737年,在宠妃武惠妃的谗言下,李隆基一日之内,将三个儿子贬为庶人杀死。

同年十二月,武惠妃生病去世,李隆基很难过啊。

他听说寿王的王妃杨玉环长得那叫一个天姿国色,于是就把人叫进宫来。

这样一个美人,不出意外李隆基看上了,于是740年,他下旨让杨玉环出家当道士,然后又让杨玉环还俗,还接进宫中,封为贵妃。

为了讨得美人欢心,李隆基给她安排了七百多人做衣服…

杨玉环受宠,杨氏一族也鸡犬升天了。

族兄杨国忠因裙带关系当上了宰相,然而他在位上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

杨玉环的姐姐们也被封为夫人,可以随意出入皇宫,吃穿用度奢靡至极,每年的脂粉钱就上百万。

其他族里的兄长也做了高官,一时间,杨家风头无二。}

各时空的观众嘴巴都张大了,尤其是前朝观众们,此时议论纷纷。

小媳妇捂着嘴巴,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不就是老公公扒灰吗?哎哟,这唐玄宗可真行,还能这么荒唐。”

大叔嫌弃是别开眼,“虎毒还不食子,他竟然一天杀了三个儿子,还抢儿子的媳妇,做他儿子也是倒八辈子霉了。”

大娘哎哟了一声,“这杨玉环也可怜,本来有一个年轻的丈夫,结果被老公公瞧上了,为了小命也不敢反抗。”

隔壁干活的老妇人摇摇头,“不觉得她可怜,有那么多人给她做衣服,日子过得很多好啊,咱可是连饭都吃不饱,还可怜她做什么,她的那些兄弟姐妹可不是好东西。”

......

嬴政听得直皱眉,这唐玄宗,莫不是开创盛世后就开始骄傲自大了,果然人的欲望还是要控制才行。

刘邦嘿嘿一笑,美人他也喜欢,但是涉及到朝廷,那还是要靠边站。

刘彻心塞,这奢侈生活看的他都嫉妒了,不过这李隆基的儿子还真惨。

李二凤本来劝自己不气的,但实在忍不住,指着视频气得不出话来,长孙皇后急得连拍后背,“陛下。”

武曌手指敲击着桌子,这个李隆基,她得好好想想。

李旦既忐忑又气愤,瞪着儿子,手实在控制不住,又是几巴掌。

天宝年间

民间虽然没人敢议论,但老百姓们心里都气愤的不行。

杨家人此时惶惶不安,杨国忠吓得脑门上全是汗,手脚发酸,他怕啊。

杨家姐妹们脸上惨白,看着光幕又惊又怒,就怕又说出什么爆炸消息。

杨玉环待在寝宫,眼睛呆呆的看着远处,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隆基面上不好看,他仿佛看到了所有人都在嘲笑他老眼昏花、骂他昏君。

寿王李琩,闷闷的喝着酒,他是没啥出息,反抗不了他爹,连媳妇都丢了。

{...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百姓流离失所;地方以及中央的矛盾等问题凸显。

加上奸臣李林甫还把持了朝政19年,继他之后、杨国忠也是一个奸臣,朝中奸臣当道,朝政腐败更加剧了社会矛盾。

然而唐玄宗依旧不知悔改,不问政事,依旧沉溺酒色。

755年,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并很快控制了河北...}

天宝年间

“安禄山,好大的胆子,来人,传太子、众卿家上朝。”李隆基既愤怒又不安,他没想到安禄山真的敢这样做,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出兵,要是再屈辱的被叛军占据长安,那他干脆自杀得了。

杨玉环心里有些戚戚然,新帝登基,只怕杨氏一族要被清算吧,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他们可从来不会在意她的想法,她的命运从来都是任人摆布,和提线木偶又有何区别。

安禄山也看到了光幕,现在箭在弦上了,即便现在准备不足,但是他现在不反,李隆基也不会放过他,只能提前反了。

{李隆基喊来杨国忠想办法,但杨国忠本就没什么能力,能有什么好办法。

756年,叛军占领了洛阳。

然而,潼关有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守着,叛军久攻不下,已经有了回撤的打算,但谁能想到年老昏庸的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边令城的诬告,竟然把封常清和高仙芝斩首了。

高仙芝两人死后,李隆基任命年迈的哥舒翰守潼关…

另一边,攻打史思明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进展也颇为顺利…

李隆基呢,又听信了杨国忠的谗言,逼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哪怕知道必败,也只能听命,结果当然是败了,害得自己也被抓。

潼关失守,叛军逼近,同年6月,长安城被攻陷。}

李世民恨不得亲自去把李隆基这混账抓起来捶一顿,眼中的泪又止不住的流,“朕的长安啊,李隆基啊李隆基,你如何对得起百姓。”

武曌气极反笑,“李隆基,你当真是好的。”

李旦看着儿子一脸失望,“你究竟在干什么啊?”

唐玄宗此时还是无法相信自己竟然会干出这样的事情来,颤抖着双手,嘴角也在抖动着,“边令城、杨国忠。”

杨玉环捏紧了手帕,她为家族牺牲太多了,他们选的路,自己承担吧。

杨国忠现在哆哆嗦嗦的,他感觉自己的人头就要没了,如今他哪还有活命的机会?

李亨冷笑不止,老头子要是这次还护着杨家人,那别说百官有意见了,民间百姓们也不会同意。

百姓们慌乱的不行,之前虽然知道了点情况,但现在可是实打实的啊,对方狗急跳墙怎么办?心里更是气得大骂,骂完李隆基,继续骂杨家人。

长安城的百姓们这一刻的愤怒达到了顶峰,纷纷冲到宫门下,他们就要个说法,必须严惩奸臣。

杜甫搬新家的喜悦消失殆尽,眉头紧紧皱起,也不知道朝廷军现在准备的怎么样?还有这些奸臣,可不能就这样不管啊。

李白心里也很乱,他准备去长安找子美兄,但现在突如而来的消息,让他一时半会儿只能先停下。

封常清和高仙芝心里一阵悲凉,他们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何其讽刺。

哥舒翰心中也难受的不行,陛下,你这次可要好好看光幕啊,别再犯错了。

{长安沦陷前,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姐妹、杨国忠等人逃了。

不过到了马嵬坡,发生了兵变,杨国忠父子和杨家三姐妹被杀,李隆基也被逼缢死杨贵妃。

随后,李隆基逃到成都,而此时,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

757年,安禄山被儿子杀死,李隆基回到长安称太上皇,不再过问政事。

宦官李辅国权倾朝野,李隆基的几个亲信遭受清洗。

762年5月3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

李隆基驾崩后,唐肃宗李亨病情加剧,同年5月16日去世,终年52岁。}

各时空的观众们对于李隆基,现在很多人也是恨不得他就死在开元盛世的时候。

“这个混账,活的也不短了,可惜没有早点死。”

李世民对于李隆基的结局没什么好说的,这家伙死了最好,干的都是些什么事情,李隆基造的孽,受苦的是忠臣和百姓们,而且经过这一难,对大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武曌心里隐隐有种想法,要不她留下旨意,等开元盛世结束,让人把李隆基杀了?随即无奈摇摇头,这方案根本不可行,唉,她再好好想想。

太平公主叹了口气,李隆基啊李隆基,成也是他败也是他,也不知道母后现在什么打算,反正两个兄长都挺废的。

李旦忧心忡忡,虽然他心里也很生气,但同样担忧,也不知道他母亲会如何处置三郎。

李亨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仅仅比他爹多活了十多天,生病?还有李辅国这家伙,看来要解决啊,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安禄山,那家伙可不会坐以待毙。

唐玄宗也惊呆了,他的爱妃死了,“玉环,”不过当务之急他还要上朝。

杨玉环听到自己的结局,双腿不禁后退了两步,眼角划过一滴泪。

李琩的手里的杯子也掉到地上,“缢死了?”

杨家人此时也是惊慌失措,府中乱成一团,争执声、吵闹声、哭泣声夹杂,杨府外面还有不少人指指点点。

安禄山也懵了,他儿子把他杀了,天杀的混账,究竟是谁?

李白呆了一下,没想到那位受宠的贵妃,结局竟然如此?世事难料啊。

杜甫在安抚妻儿,如今不管是叛军还是朝廷都是临时得到消息,叛军们也不会像历史上那般做足准备,避难可以先缓一缓。

忠臣和老百姓们,心里似出了口恶气,多少人对杨家人厌恶至极,现在听到他们的结局,当然是拍手称快。

只是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叛军会不会提前打过来,朝廷怎么安排?

“怎么办,老头子,我们要逃吗?”

“这,先看看朝廷的安排吧,逃又能逃去哪儿?”

......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4018/4018286/1932052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