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若是迁延过久,恐生枝节,好事多磨,故而还是慎密行事为好。”
虽未明言,然朱元璋悉心思量,哪有不明之理。
遂点头认可:“咱亦未打算近年就宣告于众。
尚有辽东等地未靖,亦需积聚财帛……”
他话锋一转:“但在此之前,咱得先想明白了,究竟何处适宜建都。”
陆知白亦注目舆图。
要相信前人的智慧。
适宜建都之所,寥寥无几。
纵观史籍,南京乃偏南、近海之都。
再往北的中原附近,西安、洛阳、开封,几乎在同一纬度,自西向东依次布列。
再往北,唯有北平。
其他地方未被反复选作京都,必有其因由。
譬如南阳盆地,虽位置较为居中,然周遭山势不佳,难以戍守。
陆知白问道:“不知陛下与太子殿下,属意何处?”
朱元璋眯言道:
“诚如你所言,这些地方,各有其瑕疵……”
“咱原先思量过凤阳,只是凤阳土地贫瘠,地势亦受局限,无奈只得放弃。”
朱元璋微微顿了顿,他隐去了心中的顾虑,未曾言说,也担忧定都凤阳,淮西勋贵势力膨胀之事。
“也曾考虑过开封,起初还将汴梁定为北京。然蒙古人渐次北退,汴梁便失去了战略意义。”
“况且黄河于汴梁,已然成为地上悬河,水患威胁极为严重。”
“再看洛阳,此地倒无太多缺陷,亦是十三朝古都。只是如同其他地方一般,历经诸多战乱,需耗费钱粮重建。”
“提及西安,亦是不错,却有个极为棘手的难题,便是缺粮。不知若兴修水利,疏浚漕运,能否补救此短处……”
“最后便是北平。辽金元皆曾于此建都。其地理位置着实精妙,连接着华北与辽东。
只是战后,北平亦略显破败。定都之初,粮食恐亦不足。再者,距关外颇近……”
陆知白瞧瞧朱元璋,又瞅瞅朱标,开口说道:
“若定要择其一作为都城,儿臣便选北平。”
朱元璋眉梢轻轻一挑,问道:“为何?”
陆知白回道:“其一,北平有政治根基;其二,北平与应天之间有京杭大运河贯通,此乃其他地方没有的优势;
其三,有辽东与山东两个半岛扼守海湾,可构建海上防御;其四,护卫森严,能够有力威慑、抵御北方夷虏;
其五,离天津甚近,有大沽口这一港口,利于日后向海洋开拓;
其六,地处广袤平原,土地广袤,可供大量人口建设耕种,此点优于西安……”
朱标听着,不禁笑出声来:
“你果真是对海洋念念不忘。”
陆知白亦笑着叹气道:
“无可奈何。此事关乎数百年后的竞争。即便咱们不去招惹他国,他们迟早会通过海洋前来寻衅,甚至兴兵来犯。”
朱元璋则是眉头微皱,手抚短须,陷入沉思。
陆知白继而说道:
“至于粮食难题,若番薯得以向北推广,理应缓解供粮压力。
此外,北平距西南甚远,然只需修筑水泥道路,便可弥补此不足。”
朱元璋听了,轻轻“嗯”了一声,说道:“还有呢?”
陆知白坦言道:“以上皆是从道与理剖析。从情感喜恶上说,北平有一弊端。
北方风沙肆虐,空气干燥。南方人初至,肌肤恐会蜕皮。
此并无解决之策,唯有于周边广植树木,但这需数代人竭力方可……”
他言语间,愈发觉三北防护林工程、塞罕坝造林等项目意义非凡。
世间能持之以恒,花费数十载乃至上百年,只为成就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这样的民族实在凤毛麟角。
朱元璋闻之,说道:
“亦有些许道理,但咱仍需综合考量……”
陆知白点头称是。
他心中明白,此刻即便决断亦无用,当务之急乃是积累财富。
朱元璋又取出一张倭国的舆图。
抬眼之际,他目光饱含深意地凝视着陆知白,说:
“虽说大军尚未归来,你如何去倭国的,咱们也心中有数。
但此番东征,你功不可没。若非你执意主张,咱亦未必真会发兵。更莫说探得矿山情报……”
陆知白不明所以,一脸茫然,静候下文。
朱元璋续道:“咱反复思量,打算将那矿产,分与你一些。”
陆知白甚是惊愕,急忙摆手道:“陛下,儿臣岂敢接受……”
朱元璋手抚胡须,笑道:
“你与老二,那般急切奔赴倭国,不就是为了矿山?咱心里明白。”
陆知白依旧推辞:“无功不受禄。”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看似美事,然凡事皆有代价。
真不知老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竟会主动让利于他。
朱元璋说道:“那倭国国王请求册封,并商议朝贡诸事,咱已决定,金银矿产炼出后,与他们五五分账。”
陆知白略感诧异。
看来朱元璋确是急于迁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
实话说,未将矿产全部据为己有,倒是彰显了大明乃礼仪之邦!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827/3827916/1418658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