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匡复大明免费 > 第十九章 别样人生

第十九章 别样人生


  魏忠贤之死,可以说是困扰崇祯多年的一个即纠结、又难解的深深的怨念。

  上一世,崇祯隐忍了近三个月,感觉对魏忠贤进行“总清算”的时机成熟的了,与十一月一日,崇祯公开宣布魏忠贤的罪行,并着其去凤阳祖陵做个守陵人去,因听说皇帝要逮捕自己而与途中畏罪自杀。崇祯是后悔的,要不也不会出现帝国快崩溃的时候,还重新厚葬魏忠贤。现在的崇祯决定改变着一切,彻底抹除这困扰自己的“孽债”。

  崇祯特地选择了十一月一日这一天,来改变魏忠贤的别样人生。

  1627年的11月1日,处于小冰河开端的北京天气已经渐冷。朝堂上众大臣都穿上了较保暖的内衬,崇祯也穿的比较暖和。此时的崇祯内心非常的激动心中浮想联翩:自己今日若能改变的了魏忠贤的命运,那么大明帝国的命运或许也能改变,不!不是或许,相信一定可以改变的!

  朝中的大臣已经习惯了崇祯皇帝的不瘟不火的作风。这个皇帝也不大喜欢处理大臣们提交的政务,遇事还不瘟不火,但是很有主见,就如裁撤、任命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一样,太果断了。但是之后呢?又是不瘟不火的样子,孙承宗做什么事他也不问,骆养性干什么他也不过问,最起码是在朝堂上,皇帝从不提及他们。

  可是今天,大出众大臣意料之外的是,平日里不瘟不火的皇帝,突然像吃了什么大力金刚丸似的,突然主动地开始了他不按常理出牌的问话。开始的早朝,大臣还是奏报了一些地方政务、边关防务问题,可皇帝直接忽略掉了这些,好像大臣刚才所说是放了一个屁。

  “这个,魏爱卿,你来说说这税制问题吧,这个只说重点就行,让在座的臣工都听听。”崇祯对魏忠贤那是一个“宠信”啊,表情温馨的让魏忠贤的亲信都吃醋:这老不死的阉货有什么好的,要不是咱们帮衬,他算个屁啊。可是也无可奈内心叹息不断。

  (税制太细、太繁杂、太专业就不讲了,只讲几项就是。)

  魏忠贤真没想到,崇祯会如此来哉,赶忙出列奏报:“万岁,老奴现在就把税制事宜奏来。”

  许是得了崇祯的不少提点,魏忠贤所奏之事还算是比较实际。

  1627年的税收大致2600万石粮,520万银子的样子,较往年有所减少。另今年关中地区多有旱情,粮食歉收,百姓生活多困,这田赋难以再增加了。田赋还是占朝廷的税收重头,但是份额并不大,真正的大头被各地的地主豪绅征收了。朝廷是30税1.5;可是这地主豪绅就太随意了,什么“淋尖”、“踢斛”变相的加租,往往弄得百姓食不果腹、家破人亡,导致百姓大多逃亡成了流民。崇祯清楚地记得,上一世的崇祯3至4年开始加征税赋,可是没加征之前还算正常点,加征之后反倒是收的少了,百姓负担不起,干了白干谁还干,跑吧。

  另外还有一大头在哪里?每年都会有不少新的获得“功名”的读书人,更别说朝廷官员了,这些人都不用交税和杂役的,所以朝廷的田赋会越来越少,但是地主为了不减少损失,他会把这部分转嫁到那些还在交税的农民身上,“贪得无厌”吧。

  除了这,还有更操蛋的。什么呢?军屯!军屯就是军队也种地,分摊给一部分不打仗的士卒土地,种了地收种粒,养活另外所谓的能战之兵,反正都是一个卫所的;看似合理,可是后来问题很严重。怎么呢?这操蛋就操蛋在:老百姓的税收的标准很低,军屯田的征收却不低,一样是种地的,军队的丘八给的地不光是下等的,有的还是自己去开荒开出来的。但是收的税却要比老百姓多五六倍。更操蛋的是,这种日子还不是只过一辈子,朱元璋定的是世军制,儿子孙子,子孙代代都得如此,开始还好啊,没觉得啥,架不住上边越来越贪啊,还时代不得翻身,哭都没地方哭去,那怎么办-还是跑呗。到哪儿过日子不是过,到哪儿种地不是种。因此,军屯出现了大量的逃兵,恶性循环,然后,军屯田就没多少人种了,军屯种粒就收不上来军队的供给就不够用了。尤其是边关的军队,那怎么解决呢?解决的办法是---开中法。什么意思?那就是让商人买米供应边关军需。买完了还不给你钱,用什么换呢?给盐引。又是恶性循环。盐这玩意,本来就只有官府才能经营的东西,不允许私人卖,几朝几代下来一直都是。可是到了明末,这制度就基本崩溃了,商人有了这个盐引,明代的商人就可以去官府指定的盐场买盐,然后出售,合法经营。以至于还有后来的“占窝”,更加混乱不堪,导致了现在朝廷不拨粮秣就没法运转的局面。太祖朱元璋死不瞑目啊。

  还要重点说明的一项税收:商税。

  明朝的农税大概占75%,盐税大概占10%,剩下的皇庄收入乱七八糟的大概占5%,商税只占10%左右。并且到后期这商税基本就收不上来了,原因很多:因为,秀才啊、官老爷啊、太监啊都不用交税,所以商人就拉上几个这样的人做幌子不交税,哪怕是“过路费”也要挂上官府、太监或者某某秀才、举人等等进行逃税。

  明朝的商业税收少,而且从不调整,其实明朝的商税极其不合理。太祖朱元璋毕竟是农民出身,因为不太精通(其实就是不懂)商业,把商税定在30分之1,加之那些精明的、逐利的商人和士大夫阶层勾结,偷税漏税大钻空子简直富得流油。明朝就是一个“国穷民富”典型的。国家穷的一年几百万两银子的收入,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民间的百万、千万富翁比比皆是,仅一个小小的扬州城,就不知道有多少百万富翁。《明史•盐政议》指出,“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民间百万富翁比比皆是,花天酒地,极尽奢侈之能事。满清政府扬州十日怎么来的,看着这么富眼红呗。(在这里要还要强调一件事,有些yy小说说朱明后人到了后期达到100多万人吃垮了国家,这些人就是猪。以满鞑子的开始的六十万人为基数,到后期也才从六十万发展到六百万。何况满清政府还鼓励满人生孩子,生多少一生不用劳动,满清政府包干养活吃香的,喝辣的。怎么没听人说吃死了国家,傻冒的可爱。朱元璋一家再能生,怎么可能增加到一百多万?何况,朱家子孙在大明朝还受诸多的限制。要说真吃死了国家,那只能说明国家的收入太少、太穷了。现在富人10万一个包包没人说啥,穷人买个麦当劳那种垃圾食品还心疼。哎!)

  这魏忠贤把主要的事项,在事先崇祯帝的沟通下,总结的还算清晰。朝中众大臣被折服了,他们没想到魏老太监如此厉害,不由得对他高看了一眼。

  看着时机成熟了,崇祯开始高调宣布:“魏爱卿辛苦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找到困扰帝国税赋问题症结所在,真是劳苦功高。症结已找到那么就该想办法整改了,朕,相信魏公公的能力,和这份为君分忧的忠心。”

  魏忠贤内心那个高兴啊,满面红光赶忙跪谢:“此乃老奴分内之事,万岁无需如此赞誉,折煞老奴了。”

  看着兴奋不已的魏忠贤,崇祯又加了一把火:“王承恩,宣旨吧!”

  咋回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提督宝和三殿太监魏忠贤,忠于皇室,先是悉心侍奉先帝与床前,今又躬身事物,弁通学术,吏事精明,富有智能,善于谋划。朕,特旨:着魏忠贤总理天下税赋整改事宜。钦此!”王承恩宣完,冲魏忠贤道:“魏公公接旨吧。”

  魏忠贤感到老天真是在眷顾自己。天启皇帝去了,本以为新皇帝要找自己麻烦,哪成想,一块馅饼真的砸头上了:“谢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魏忠贤这回真是激动的哭了,是的,激动的一直抹泪不止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620/3620471/3622452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