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韩国历代君主1
韩景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
公元前408年,攻打郑国(韩灭郑之战),夺取雍丘。公元前407年,韩军在负黍遭郑军击败。公元前403年,与赵氏、魏氏一同受封诸侯,正式建立韩国。公元前400年,联合赵、魏二国攻打楚国,攻至桑丘(一作乘丘)。
不久,都城阳翟遭郑军包围。同年,韩景侯去世,其子韩烈侯继位。韩景侯,姬姓,韩氏,名虔,是晋国大夫韩武子之子。韩武子十六年(公元前409年),韩武子去世,韩虔继任其父的大夫之位。[
1]韩景侯元年(公元前408年),韩虔派兵攻打郑国,夺取郑国的雍丘(今河南杞县)。[]韩景侯二年(公元前407年),郑国出兵攻打韩氏,在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打败韩氏的军队。[]韩景侯六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虔与赵烈侯赵籍、魏文侯魏斯为诸侯[,韩虔正式建立韩国,是为韩景侯。[
韩景侯九年(公元前400年),韩虔联合魏国、赵国进攻楚国,打到楚国桑丘(一作乘丘)而回。[]不久,郑国出兵包围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同年,韩景侯去世,其子韩取继位,是为韩烈侯(一作韩武侯)。政治韩景侯在位时期,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氏为诸侯,韩景侯正式建立韩国[],并且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农业韩景侯在位时期,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韩景侯时期,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条件。
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农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生产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已经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程度去认识和区别土壤,因地制宜地进行耕作,农民已很重视对土地的施肥,“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韩景侯时期,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还推广一岁两熟制。总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军事韩景侯在位时期,曾多次与郑国等发生战争,双方各有胜负。[
经济商业
韩景侯在位时期,韩国商业也很发达,主要表现在商人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和货币的流通等方面。1、韩国商人们贩运于列国之间,扩大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
大商人更加活跃,如东周大商人白圭,他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大搞投机交易,赚取大量财富;河东盐商猗顿和邯郸冶铁商郭纵,富甲天下,交结诸侯,干预政治;[]阳翟大商人吕不韦,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相国。[
]2、韩景侯时期,城市的繁荣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战国时期出现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比如韩国的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3、韩景侯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
当时金属货币有铜币和金币两大类,铜币主要有四种:燕、齐两国使用刀币,周、秦一带使用圆钱,三晋使用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金币一般以斤(十六两)、镒(二十两)为计量单位,还有饼金和郢爰(饼金为饼状金块,郢爰为方形金块)。
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手工业韩景侯时期,手工业发展迅速。1、与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小农经济成为封建生产方式的基础,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其产品主要是满足家庭的需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个体手工业。指民间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工匠,依靠自己的“技艺”从事的小商品生产,他们分布于各个行业中,如木工、皮革工、鞋工、陶工、漆工等,其产品多是自产自销。
3、私营手工业。指“豪民”经营的规模较大的手工业。如鲁国猗顿经营的煮盐业,赵国卓氏和魏国孔氏经营的冶铁业等,其劳动者主要是依附农民、雇工和奴隶,私营手工业要向国家交纳赋税,个别大手工业主积累大量财富,富比王室。
4、官营手工业,一般规模较大,由官府设立专门官吏掌管,其生产者由奴隶、罪犯和雇工,其产品主要是兵器、礼器及生活奢侈品,主要用来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司马贞《史记索隐》:“景赵俱侯,惠又僭主。”
韩烈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87年),姬姓,韩氏,名取,韩景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99年—公元前387年在位。[
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公元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将其刺杀。公元前387年,韩烈侯去世,其子韩文侯继位。韩烈侯在位初期,叔父韩侠累任相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侠累争权结怨。
烈侯三年(公元前397年)严遂以巨金收买聂政刺杀之。韩烈侯时期,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於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於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於屠者之间。”严遂阴交於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於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
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韩烈侯时期,聂政母死。既葬,除服。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雠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
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於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政姊闻之,曰:“弟至贤,不可爱妾之躯,灭吾弟之名,非弟意也。”
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
亦自杀於尸下。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聂政之所以名施於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卷二十七《韩二》)。0
韩文侯名猷(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7年)韩烈侯之子。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进攻郑国,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又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俘虏宋国国君。七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
十年,韩文侯去世,子哀侯即位。公元前386年,韩烈侯去世,其子韩文侯即位。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国势力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此年,韩国举兵侵略郑国,攻取其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郑国由于受到楚、魏、韩等国入侵,国土大多丧失。
韩文侯二年(公元前385年),韩国再次向宋国发起进攻,一直打到宋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虏宋君。韩文侯七年(公元前380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济南)。韩文侯十年(公元前377年),韩文侯去世,其子韩哀侯即位。
韩哀侯(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74年),韩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公元前376年 - 公元前374年在位),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
韩哀侯元年(公元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灭亡郑国(参见词条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
]韩哀侯三年(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弑杀,其子韩懿侯继位。
韩懿侯,姬姓,韩氏,名若山,是韩哀侯的儿子,韩国第五位国君(公元前374年—公元前363年在位)。早年被立为韩国世子。公元前374年,韩哀侯被韩严(又作韩山坚)所杀,若山被立为国君,是为韩懿侯。
公元前369年,公孙颀建议韩懿侯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伐魏。二军在黄河以北集结,进攻魏国城邑葵(今河南焦作西北),一举攻克,士气大振,再挥兵西进,攻打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联军内部意见不合,韩懿侯乘夜率军队离去,不战自破,安邑之围遂解。
按《史记》,懿侯元年是公元前370年,在位12年。按《竹书纪年》,周烈王二年(公元前374年)“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这年为懿侯元年,公元前374年。《史记索隐》按:年表懿侯作“庄侯”。
又纪年云“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若山即懿侯也,则韩严为韩山坚也。而战国策又有韩仲子,名遂,又恐是韩严也。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懿侯二年,魏败我马陵。五年,与魏惠王会宅阳。九年,魏败我浍。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韩武(出生年月日不详-公元前333年),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
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主张以“术”治国。申不害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史称“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昭侯,亦称韩厘侯、韩昭厘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是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韩懿侯十二年(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韩武即位,是为韩昭侯。韩昭侯元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西山打败韩军。
韩昭侯二年(公元前361年),宋国攻占韩国的黄池。同年,魏国攻占韩国的朱邑。韩昭侯六年(公元前357年),韩昭侯派兵攻打东周,占领东周的陵观、邢丘。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担任韩国相国。
申不害运用法家的权术,实行法家的主张,使韩国国内得到治理,诸侯不来侵伐。韩昭侯十一年(公元前352年),韩昭侯前往秦国与秦孝公会见。韩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韩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宜阳。
韩昭侯二十六年(公元前337年,一作公元前333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重用申不害韩昭厘侯六年(公元前355年),派军队攻击周朝,占领了陵观、廪丘等两个村落。二年后,一位小官申不害自行向昭厘侯推荐,昭厘侯任命申不害为丞相。
自从申不害任相的前后十五年间(公元前351年─公元前337年),内政进行改革,外交觅取和平,也让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申不害推荐他的堂兄任官,韩昭厘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
昭厘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我是要接受你的请托,去破坏你所定的法则,还是遵守你所定的法则,而去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教我,严格的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顺序。而你却私相授受。你说,你要我听你哪一种话?”
申不害汗流浃背,请罪说:“你才是我所盼望的真正君主。”申不害所主张的任人原则,是“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而韩昭侯不因申不害有功于国,反而牢记申不害所传授的治国之“术”,因此韩国得以富强。
政治
战国时期的韩国在现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献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贞子徙居平阳。至于“郑”这个地方,最初不是韩的领土,而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郑国。《史记》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分野的标志就是韩、魏、赵的三家分晋。
所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应该是郑。《史记》记载秦吞并韩国时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604/3604019/11110703.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