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贵妃她格外谨慎全文阅读 > 第260章 姚家倒了1

第260章 姚家倒了1


皇宫,永和宫。

  “主子,钉子今早刚送进来的。”莲蕊呈上一封密信。

  宁婉音早早暗中传信京城里负责盯梢的钉子,盯着礼部、翰林院、兵部外派出京的讲学官员。

  当然……

  这些官员名单,也会呈送一份御览。

  但宁婉音向来互相验证,确保不出错,自然是要派人暗中盯梢的。

  宁婉音拆开密信,扫了一遍。

  兵部第三批外派官员十人,翰林院十人,礼部八人……

  宁婉音的视线在礼部名单上停顿。

  江承绪,杨全仁。

  这两人……

  宁婉音看完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扔入香炉之中,看见它焚烧成灰,起身去乾心殿。

  汪德贵呈着一道圣旨,刚刚出了乾心殿,看见宁婉音福身行礼:

  “奴才给皇贵妃娘娘请安!奴才正要去佛塔传旨,陛下又给了您祖母恩典,让宁老夫人继续为国祈福三年。”

  今早佛塔的管事官员特意上了折子请示。

  宁老夫人三年祈福之期已至,是否需要再寻祈福之人。

  于是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让宁老夫人继续为国祈福。

  “陛下恩典,宁家上下与有荣焉。”宁婉音浅笑应道。

  汪德贵笑着恭贺两句,转身出去传旨。

  宁婉音进了乾心殿,福身行礼:

  “臣妾叩谢陛下圣恩,臣妾祖母能有幸为国祈福,实乃我们宁家的福气。”

  “起了吧。”赫连祁冲着她招招手,“过来伺候笔墨。”

  说是伺候笔墨,就是和赫连祁一起看折子。

  皇帝偶尔会和她讲几句,大多时候宁婉音默默观政。

  礼部尚书上书,第三批外派官员已经安排妥当,赫连祁看完正要合上……

  “陛下,礼部名单之中有两人存疑。”宁婉音提醒道。

  这名单上的官员,乍然一看,都是青年官员,你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折子里又不会写明每个官员的具体情况。

  除非提前事先把所有礼部名册上的官员家世背景都调查一遍……

  三不去里,除了年龄难以造假。

  另外两条,是有空子可以钻的。

  不想去的官员,偶感风寒,就可以说自己身有疾。

  再或者以父母卧病在床,无人照顾的名义。

  一些符合要求的人,找理由不去,难以界定。

  但不合要求的人,你偏偏安排去,却是一目了然。

  “江承绪,父早丧,家中独有一母,卧病在床。家中清贫,并无奴仆。照理说在三不去名单里,当然如果他提前买了奴仆照料,主动请命去西南,也可以。”

  宁婉音说的是存疑,而不是一定不行。

  最重要的就是,江承绪是否把家事安排妥当,再主动请缨,而不是被迫离京。

  相比较起来,另一个人选,那就更存疑了:

  “杨全仁,去年落水染上重病,常年用药养着。若非他数日之间突然痊愈,那他理应是不该去的。”

  赫连祁的视线落在名册上,眉峰微皱。

  礼部尚书显然没有把他安排的事,用心去办,才敢如此阳奉阴违。

  姚尚书不当回事,也是有原因的。

  比起同时由皇帝亲自筹建的麒麟卫,这外派讲学,既没有重臣担任主官,又没有安排名师,选派的都是低阶官员,看起来就不像什么大事……

  朝堂每天都有许多皇帝下发的政令。

  政令是否重要,官员们有一套他们自己的鉴别法子。

  由重臣主持的,必定是大事。

  安排给低阶官员就能办的,又没有重臣参与的,那能是什么大事。

  此等小事,皇帝必定不可能一个个核对派去的官员名单,所以这其中便有了可安排的余地。

  而即便真的被皇帝发现名单不对,问责姚尚书,姚尚书也自有应对。

  这些官场老狐狸,能力都是其次,应付皇帝,才是他们最擅长的。

  染病的那个,就说病已经好的七七八八,没什么大碍,一心为朝廷出力。

  至于家中有母亲需要照料的,更简单了,直接说他会派人照顾。

  即便把差事办砸,姚尚书都有一套挑不出错的说辞应付皇帝。

  真出事了,也有下面的人背锅。

  而皇帝很多时候,也并不在意这件事具体怎么去办,只需要一个结果。

  “传旨麒麟卫,召江承绪、杨全仁入宫面圣。”赫连祁道。

  ……

  京城外,官道上。

  车辚辚,马萧萧。两个年轻的官员坐在一辆简陋的小马车之中……

  “咳咳咳……”杨全仁咳的满脸通红。

  因为他病的厉害,其他一起去西南的官员都怕被他过了病气,不敢和他同坐一辆马车,也只有平日的一位好友同行。

  “杨兄,你还好吗?你都是被我连累了……”江承绪脸色有些内疚。

  他是前一次科举的新科进士,分去礼部以后,因为曾经反对姚尚书的一些安排,所以被姚尚书针对,后来还连降两级。

  “我没事……说什么连不连累,主要还是我没……没咳咳……没给他送银子……”杨全仁连连摆手。

  能读书考科举的人,家中都是有些家底的。但是一个自己生病,一个母亲生病,银子全花在看病上了。

  两人官职低,俸禄也不高,穷的家徒四壁。

  江承绪临走之前,也只能请关系不错的邻居帮忙照看母亲。

  此次是被迫去西南,但他仔细想了一遍,觉得未必不是一个去好处。

  “去西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江承绪望着好友,沉声道。

  杨全仁好奇问道,“江兄何出此言?这些士兵应该中不了科举吧?”

  礼部掌贡举、各种学府之事。以前礼部也曾外派官员,去一些县城学府讲学……

  若学府里能出几个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也算你教导有功,算一份政绩。

  但是……

  教不识字的将士读书,能出什么成绩?

  礼部那些官员们不愿意去西南,一是嫌偏远不如京城繁华,二则是嫌捞不到功绩。

  许多人私下议论,给那些将士们讲学,那就是对牛弹琴!

  陛下这想法未免过于天真了。

  到时候没什么成果,陛下不责怪就是万幸了,难不成还指望能晋升吗?

  朝中一些政令,实施以后没有成效甚至有害的,也不是没有。

  这差事一看就不好混功劳。

  “私以为,陛下的用意,并不是让士兵能懂多少学识。”江承绪细细分析道:

  “这西南讲学的条陈里,写的很清楚,让我们去当地以后,召一些秀才一起进军营,主教识字,主讲《礼言》。”

  《礼言》是大炎的官方书籍,主要写忠君爱国,礼义廉耻之类的思想,也是读书人必学的。

  “但并没有说要教他们写文章……所以我觉得,如果真有考核标准,大抵是会不会写字,会不会背《礼言》,而不是让他们去做文章,才算是成果。”

  至于这两件事做成会有什么好处,江承绪大概能猜一猜。

  他自己就是读书人,最清楚读书知礼,确实会对一个人有所影响。

  陛下这就是在施加影响……

  另外,识字以后,也能对他们学习兵法有帮助。

  他心中猜想,许多人可能看轻了在陛下眼中,外派讲学一事的分量。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504/3504158/1111090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