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公司


第631章  公司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市,今年下半年崩盘了。

        西印度公司宣告破产,荷兰又在远东连续吃败仗,先是被大明从南洋驱逐,只能退居苏拉威西和南菲律宾群岛。随即总督与议会的决裂,进一步影响到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价,再加上中国商人持续压缩荷兰人的香料市场。

        股民对公司失去信心,纷纷选择抛售手中的股票。

        荷兰总部终于意识到危机,直接罢免原来总督,议会与总督明争暗斗一两年,还是赢了。

        东印度公司地方派,与荷兰总部的本土派,二者权力斗争,地方派进一步占据优势。

        不过荷兰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东印度公司目前正在疯狂改造商船,他们已经与英国人达成协议合作,准备共同在印度,对法国人发动战争。

        英国人承诺战后会将法国人的其中一座港口送给荷兰人,只要能得到法国人的殖民港口,那就能让公司稍微喘口气。

        要不然,东印度公司早晚也得破产,荷兰人的海外殖民地就全都不用玩了。

        大明与英国人商定的吉大港交付时间,是在明年开春以后,跟法国人开战也是在明年。

        英国人却是先迫不及待,大明中国、荷兰、葡萄牙、丹麦-挪威联合王国,全都被拉上了联军的战车。

        法国人的东印度公司,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安排人员和财产转移,法国东印度公司没有法国政府的支持,纯粹就是国王用来恶心英国人的玩具。

        如今,就算国王良心发现,给东印度公司支援,估摸着等支援到了,这边仗都打完了。

        五国联军,就是法国海军主力来了,怕是都难打。

        英国人串联五国联军,同样也不是单纯为了对抗法国人。

        相反,他们是在防着中国皇帝,法国人被赶走了,印度就是中国与英国瓜分。英国知道自己实力不足,肯定斗不过中国皇帝,自然得拉些盟友保底。

        而且,英国人也需要这些盟友来帮自己,在南印度攻击莫卧儿帝国与马拉塔国的印度人,抢夺与瓜分这里的殖民地。

        都是聪明人啊!

        带嘤搅屎棍,也不是真的只会搅屎。

        ……

        南京。

        时间转眼一过,就到了年末入冬。

        天气迅速转寒,市民百姓购买煤炭,生火取暖。

        富户豪族的家中,还是普遍使用更贵的木炭。

        虽然煤炭如今已经价格愈发便宜,但正因为便宜,才不彰显身份,而且就算是无烟煤,闷在屋子里点火久了,也会有中炭毒的危险。

        朝廷这边通过报纸,每年秋冬来临之际,都会告诉百姓煤炭取暖,务必要通风换气,以防中了炭毒,可还是会每年有人出了事故。

        究其原因,还是自然科学的进展速度太慢,百姓不理解。南京已经算好的了,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冬天取暖中炭毒的并不多,中毒的也往往能进行救治。

        紫禁皇城,朱怡炅裹着皮裘,正在谨身殿批阅奏章。

        其实后宫那里应该更暖和,也更舒适,还有后妃宫女们伺候服侍。但朱怡炅还是懂得原则分寸,后宫只是皇权的政治附属品,肯定不能给她们任何可以接触到外廷政治的机会。

        就算后宫再舒服,也不能真的在后宫里头办公批奏章,所以满清鞑子都是在乱来,乾清宫(寝宫)都能成办公地。

        没批几封,就看到内阁呈递,关于南京煤炭报价的奏章,相比往年,价格上的浮动已经有些明显,整体涨幅还在百姓可接受范围。

        这是因为朝廷及时在沿海加息,吸纳百姓存银入钱庄银号,又以银圆兑比吸纳民间白银。

        不过,这还是让朱怡炅警惕起来,略一斟酌,提笔写下批示:“已阅。时刻关注煤炭市价,还有米、布、盐等百姓生活相关之物,必要时候需由官府予以调控。”

        南京背倚长江,又是大明都城,可以直达上海埠,理所当然最先受到沿海物价余波的冲击。

        对于这种情况,只能硬扛过去,而且必须坚持在沿海吸纳民间存银,再通过海外购粮与转移白银到陕甘西北等地。进一步加强金银货币的流通,并将中国的通货膨胀间接转移到海外藩属,从而缓冲影响。

        今年冬天,南京的市民百姓,骂无奸不商的人变多了。

        <div  class="contentadv">        一些纺纱作坊的工人,也开始撺掇起哄,嚷嚷着要老板给他们涨工资。那些商人老板自然不愿意,于是乎双方为此争执不休,到最后竟然将官司直接打到了应天府尹衙门。

        涉及到纺纱行业,国朝一没有相关律法,官员也生怕判的不好。既影响到国朝纺纱业,又会在皇帝那里留下刻薄待民的不好印象,而且在百姓这里也容易留下官商勾结的恶名。

        官司扯来扯去,还是惊动了皇帝。

        在与内阁反复商议斟酌,最终对律法进行修正新增,往后商人开办作坊,必须要在官府注册,而不是原先的简单报备,得正式成立公司。

        公司一词,不是朱皇帝起的,而是内阁起的。

        出自孔子的《大同·列词传》:“公者,数人之财,司者,运转之意。”

        而庄子也说:“积弊而为高,合小而为大,合并而为公之道,是谓‘公司’。”

        成立了公司,就要遵守相应的国朝律法,给工人定薪,不仅要签订正式的劳务雇佣合同,而且还涉及到了涨薪、待遇、休假、工作小时制等方方面面。

        这部新律法由皇帝、内阁牵头,再经由诸部院联合编纂修订,最终再由宣传部配合刊印布告。

        南京城首当其冲,得到消息的商人争先了解新律法的内容。

        等一番了解过后,商人们一方面对新律法如此偏向工人百姓,感到颇为不满。另一方面,又觉得国朝定下律法,往后开办作坊、工厂就不必那么麻烦,还得往各级官吏送银子。

        从此以后有法可依,少了许多灰色地带,等同于也方便了商人进一步扩大生产。

        南京这边工人“闹涨薪”,北直隶顺天府尹高登举上奏,弹劾北直隶中军大都督,定国公杨恭专权跋扈。

        北直隶虽然不再是大明新朝的都城,但顺天府尹却是还在,而且作为北方中军都督府驻地,要做到力压北疆,政治地位肯定不能降低,还得抬高。

        与陈弘谋、刘统勋他们一样,高登举虽然只是第三名,但作为首科探花郎,又是天子门生。

        而且个人能力也不差,能跟得上皇帝的为政举措,仕途上不说一帆风顺,那也是平步青云。

        陈弘谋、刘统勋在做辽宁左右布政,他同样也在做这顺天府尹,官衔品级只差一级。

        有这么个背景,高登举弹劾杨恭专权跋扈,也并非胡说八道。

        按其奏章所述,从南京递运的军粮,不经他这位顺天府尹,就直接被中军都督府军队接手,而且漠北草原军情,漠南都司,同样也屡屡绕过北直隶的文官系统,直接对中军都督府负责。

        除了没有插手北直隶衙门的民政,还有河北官僚系统,中军都督府的确算的上有些专权跋扈,也可以说是没让文官系统碰到一点点军权的机会。

        都督府军权不经文官之手,这是皇帝钦定,所以高登举弹劾主要集中于南方递送的粮食,还有漠南都司与漠北军情细作上。

        朱怡炅只扫看几眼,瞬间就明白这是他的杨大都督,在给他这个皇帝故意卖破绽呢!

        专权跋扈是假,留下把柄,为将来退居二线做准备是真。

        要果真跋扈,哪还有高登举上奏弹劾的份,整个北直隶怕是都成了都督府的一言堂。

        高登举那边的弹劾,同样也不单纯,更像是文官系统的试探。杨恭丢了根骨头出去,文官那边渴求军权,就算明知这骨头出来的不对,也会上去咬两口。

        文武竞争,甚至互相扯后腿,这才是常态。

        要是文武和谐,对皇帝和国家来说,那才是大问题。

        朱怡炅想了想,写下朱批:“阅。中军都督府往后递送军粮,应按章程知会北直隶官衙登记造册,不可再自行接收。漠北军情关乎军国要事,顺天府尹应当多多悉心民生。”

        一道批复,将两边都敲打了一番。

        对于杨恭的露破绽,朱怡炅既没有认可,也没有斥责。而对于顺天府尹的弹劾,态度上同样也是模棱两可。

        日子一天天过去,南京城终于下雪了。

        土尔扈特的使节团乘坐官船,沿着大运河抵达南京。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214/3214296/11461371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