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激粪【求月票!】
第282章 激粪【求月票!】
拂晓前的南京城,冬日的薄雾笼罩在街道上空,寒冷刺骨的风卷着地上的尘埃飞舞,将这座古都渲染得有几分萧索与孤寂。
南京城东北角,一家不起眼的小院落门口,一名男子坐靠在门边,手中的灯笼随意的晃了晃照亮脚下,他眯着眼睛望向远处的街景,仿佛要把自己融化于夜色之间,只是偶尔传来的哆嗦声和跺脚声却泄露出主人颇为焦急的心情。
突然,从巷尾传来“吱呀”一声轮毂轻响,紧接着一辆青幔马车驶进巷子里停了下来。
“唏律律~”马匹打着响鼻,白色的雾气扰动地愈发弥乱。
从驾车位置下来一个身材魁梧的车夫,看着眼前的男子打趣问道。
“景宪台高升,今日却是舍得唤车了?”
“去去去,恁多废话?”男子提着灯笼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串用绳子绑好的铜钱,不舍地塞给了车夫。
车夫得了银钱也不言语,给马理了理鬓毛,等着御史大夫景清出门。
如今的景清可了不得,因为建文初年做北平参议与燕王,哦不,今上有旧,所以今上挥师渡江后,便迁了御史大夫,也是要被尊一声“宪台”的。
只不过景清为人清廉,生活简朴,老朱定下来的俸禄又委实不太够花,所以一年到头,雇佣马车的次数屈指可数.买个马车再养个车夫,对景清来说是万万不可能的。
不多时,年已五旬的景清便在老仆的护送下出了门。
姿容清隽的景清,今天似乎格外爱惜的他绯袍,走上马车时,都特意拎起衣袍,没有让自家破院子前的泥地溅上泥点子。
车夫看着景清郑重其事的一身绯袍,却是怔了怔,不过也只是刹那失神,倒也没说什么,只是心里嘀咕道。
“到底是高升了的”
坐在马车里的景清抱着手中的象笏,似是无知无觉,只是留恋地看了一眼住了多年的老宅和向他如平日一般作别的家人。
——————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奉天门外,八十岁的礼部侍郎董伦拄着拐杖,摇头晃脑地念起了昔日同僚的诗句。
此诗一出,登时把老头前面的人吓了一跳,此人也非是旁人,正是“多牢多得”的李至刚李尚书。
作为董伦的顶头上司,李至刚神色微变,连忙拉住老头的袖子苦劝道。
“董公,您都要致仕的人了,别给自己惹麻烦了.景清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时候正盯着呢。”
说罢,李至刚努努嘴,示意董伦看前面一身绯袍,正在负责带队纠察官员列队时风纪的景清。
“小李啊,你说啥?”
董伦笑呵呵地把手放到了耳朵后,示意李至刚大声点。
老人家耳聋,自己觉得说话声音挺小,可这一招呼,登时所有人都听见了。
马上快五十的“小李”,看在老头今年就要致仕的份上,没计较,也懒得再劝谏什么了。
看着憋着笑的同僚们,李至刚默默地转过了身,只期待景清别找他的茬。
毕竟,景清今日作为负责纠察仪态的御史大夫,现在就是干这个的,老头不听劝,犯不着把自己也搭上。
不过出乎李至刚意料的是,平素一向严肃且注重礼节的景清,今日竟是有些魂不守舍,全然对刚才官员队列里发生的小闹剧视而不见。
这不由地让李至刚心头有些生疑,不过也并没有往深里去想。
毕竟,最近发生的大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变法八策疏》的具体内容,已经开始向朝野透露了出去,算是某种形式的变革前的吹风。
但实话实说,朱棣收到的反馈却并不好。
——严格地说,是一片反对之声。
事实上,这也是六部尚书为什么没有特别坚持的原因。
历朝历代,只要提及到变法,那招来一致反对几乎是必然的.人都有舒适圈嘛。
再者说了,大家都是既得权力者,谁会愿意去动自己的权柄呢?
咳咳,要说绝对没有也不对,现在就有几个升迁无望的积年小官,已经准备搏一搏了,看看能不能搭上变法的顺风车,逆天改命一番。
除此之外,朝野几乎是一致反对的,勋贵武臣的态度也很暧昧,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变法这种事对于刚刚立下靖难之功的靖难勋贵来说,虽然理论上他们获益,但其实眼下并没有看到多么巨大的利益,至于海外征伐的功劳,更多的是洪武勋贵们所觊觎的出路。
而眼下,恰恰是靖难勋贵武臣占据了武将集团的话语主导权。
至于那位即将被拜为国师的降世仙人,朝野间的普遍意见是不值得反对。
大部分官员,都认为这世上并没有什么仙人,此人或许是侥幸得了化肥丹方的野道士,被皇帝推出来当个变法的傀儡的。
故此,是否反对一个“国师”上位,其实都并不会阻止皇帝的变法。
既然治标不治本,又为什么要反对呢? 难道是敲山震虎,打朱棣的脸? 我看你的小脑袋瓜是待在脖子上太久了。
在众人的心事中,大朝会开始了。
今天的议题,其实大家都有所预料,毕竟是过完年回来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是“永乐元年”的第一次重要会议,该讨论的,自然都是关系到大明的大政方针的事情,鸡毛蒜皮的东西,肯定是不会拿上来耽误大家时间的。
两个皇子都列席参加了,坐在了皇帝的下首。
身穿冕服的朱棣敲了敲龙案,示意百官后说道。
“第一件事,朕过年的时候,感怀太祖,便细细地读了《太祖高皇帝实录》,可惜啊.”
听到这,闻弦而知雅意,董伦老头马上耳朵就不聋了。
董伦颤颤巍巍地出列,以慢镜头一般的动作缓缓拜倒在地,满是白发的皓首,象征性地磕在了大殿的地砖上。
“臣,死罪!”
原因无他,《太祖高皇帝实录》是董伦作为总裁官修的,所以他要负全部责任。
当然了,你要说董伦写错了什么东西,倒也不见得,董伦反而是建文朝难得地劝谏建文帝亲善天家藩王的老臣,这份心意朱棣是记得的.只是董伦修《太祖高皇帝实录》毕竟是在建文朝,对于刚登基的朱棣来说,有些内容肯定是要改一改的。
譬如得增加太祖高皇帝非常喜爱燕王、时常暗示周围的人要燕王继承大统云云,然后再把赞美朱允炆的内容给删掉。
朱棣自然不可能治罪于董伦,那样既无道理,也显得自己太小气,董伦早在去年就上书请求致仕了,朱棣把老头留到现在,不过是让他背完最后一个锅再走。
于是,朱棣很大度地说道:“《太祖高皇帝实录》只是略有瑕疵,重修便是了.不过董侍郎前番上书请求致仕,朕考虑到董侍郎确实年事已高,如今便准了。”
董伦大喜过望,作为洪武时代成功幸存到今天的官员,他这辈子算是在老朱家这里通关了,于是倒是真心实意地磕了几个头,复又颤颤巍巍地归位。
董伦马上就要空出来的位子,自然是有大把人觊觎的,不过据说这个礼部侍郎已经被内定了,内定的也不是旁人,正是被皇帝从诏狱里放出来的原户部右侍郎卓敬。
但皇帝接下来关于第二件事的话语,却马上让这个还不算熟的瓜碎了个稀烂。
朱棣先是说道:“着曹国公李景隆,兵部尚书、忠诚伯茹瑺为监修,翰林侍读解缙为总裁官,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
文官们看了看百官之首空荡荡的位置,怀念了曹国公一秒钟。
“第二件事,僧录司左善世道衍大师向朕提出还俗,朕念及靖难之功,今日加姚广孝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荣国公。”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道衍在靖难之役里的角色,跟汉高祖的留侯张良是一样的,此前只是道衍不想还俗,不想接受朱棣赐予的这些封号和赏赐而已。
如今道衍想了,那么国公不过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几个敏锐的聪明人,马上意识到了道衍,哦不,姚广孝此举的用意。
姚广孝放弃了僧人的身份,准备以靖难国公的身份,加入到了变法革新的斗争之中,这样就不会有人拿佛门领袖意图废儒兴佛的身份去攻击他了. 道衍还俗这件事其实没什么,但是随后,朱棣的话语,仿佛是在厕所里扔了一个炮仗,激起无数民粪。
“变法之事特事特办,朕欲成立总裁变法事务衙门,来日以国师姜星火为总裁官,道衍、卓敬为副总裁官,统筹协调变法各项要务”
朱棣话音刚落,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剩下苍蝇围绕腐物时的那种嗡嗡声,绕梁三息,不绝于耳。
“肃静!”
御史大夫景清此时拢着袖子大声呵斥。
然而却无人听从。
景清似是被逼急了,气的跺了跺脚,不顾规矩地走向朱棣,好像要跟皇帝说些什么。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087/3087951/1111088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