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我为天下师全文免费阅读 > 第272章 朱元璋:搬家!

第272章 朱元璋:搬家!


第272章  朱元璋:搬家!

        种子种下亦需生根发芽,最后才能结出丰厚的麦穗。

        而这世事变化亦是如此,诸多变革的种子,历经了一个个春夏秋冬,也将迎来绽放光芒的时候,旧有的落后的由此开始慢慢退场,更加进步的则要登上舞台。

        白驹过隙,洪武三十年的秋末亦如往年般寒凉,紫禁城也依然如寻常一般严肃深沉,不同的是人在岁月流逝中的变化。

        紫禁城深处宫殿的文阁木门虚掩着,里面烧着的碳盆带来浓厚的暖意,这让坐在书案侧边的朱标额头冒出细密的汗,最后不得不把外边的衣服脱掉才清爽一些。

        按照西安府弄出来的那叫温度计的新玩意儿的测量,目前应天府的每天的平均温度在十九度左右。

        现在温度确实是逐天下降了,但还没有到真正冷的时候,按理来说多穿件衣服在室内完全就能够应付的,完全不用摆这么多炭盆取暖。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为了照顾屋子里的另外一个老人,那个已经六十九岁的皇帝。

        或许是幼年时经历太多磨难,又或许是征战天下消耗了太多的精力,随着越来越接近七十岁,朱元璋的身体状况也愈发下行了。

        以往仔细找还能挑出来不少的黑发,但现在已经是真正的一头银鬓了,如果说五年前的朱元璋雄狮虽老余威尚在,那么现在的朱元璋真的就是老的连肉都啃不动的老虎了。

        就连他从来不愿意放手的批阅奏疏,现在也越来越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总是看着看着,就不自觉的发起呆来。

        就如同现在一般,当朱标逐个翻阅奏疏的时候,察觉到书案正位好一阵儿没有动静,他别过头一看,果然就发现朱元璋愣愣的盯着门外,就如同一个木桩一样。

        朱标心里顿时一叹,自从今年入秋以来,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父亲就经常这样了,整个人的精气神明显下了一大截。

        虽然他让太医院看过了,甚至把朱橚还有蒋用文都召了过来,但是最后能给出的办法也不过是静养而已。

        有些话太医和蒋用文不好说,但是朱橚私下还是与朱标通过气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而衰老就是其中不可逆的,即便朱元璋九五之尊也不能避免,这不是病,自然也不是吃药能解决的问题。

        如今的蒋用文和朱橚在医学发展时已经走在了最前沿,在本身具备精湛的传统医术的情况下,再度探索新式医学,这让他们在这条路上慢慢有了更高的成就。

        如今的已经从报纸分离的《自然》期刊上,时不时就会收到他们两的医学论文投稿,可以说他们就是当代医道最权威的存在了。

        连他们都无计可施,朱标也就明白了,老父亲是真的老了。

        虽然这些诊断朱标瞒着朱元璋,但是朱元璋本身就是极为聪明的人,又怎么能不明白。

        甚至他都能隐隐预感到,自己或许大限不远了,不过他倒也不至于遗憾和恐惧,这辈子能走到这一步,可以说尝尽人生百态,能活到六十九,也不算短命。

        朱标本来还不打算唤醒朱元璋,发呆就发呆吧,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摆脱工作的一种放松。

        于是自顾自的批示着奏疏,自己多做一点,老父亲的工作就少一点。

        不过突然书案前方响起一阵“呼哧呼哧”的声音,这一下就把朱元璋从呆滞中闹醒了,然后往方向源看了过去。

        原来是文阁中心的火车模型,在太监添加炭火和水之后,重新在小轨道上跑了起来。

        朱标顿时感到无奈,自从两年前许良从西安府把这个模型送过来后,自家这个老父亲就对其爱不释手,甚至专门按照许良的说明书在文阁做出了一个环境模型,里面甚至还有与火车模型适配的轨道以供运行。

        这火车模型目前看起来就是个玩具,火车头也不过手掌大小,加上连接的一节节车身倒是有个一米多长。

        这玩意儿据许良说是在四五年前立项的,看着倒是简单,但里面的机械构造还真挺复杂,也难怪花了两年多才研究出来。

        虽然现在还只是个模型,但朱元璋依然对此赞不绝口,按照他的话来说,等到把这火车的实物造出来,那么铁轨铺设到哪里,大明的兵锋就能指向哪里,后勤能力的直线提升,可以让敌人直面帝国的全面压力,这对战争的意义是无可比拟的。

        这一点朱标倒是有相同的认知,不过他更关注火车对于大明内部的交通民生商业的正面意义,战争很重要,但一定不是治理国家的第一要务。

        老父亲第一时间能想到对外战争,这还是对草原的那位大兄弟耿耿于怀啊.

        或许是人越老越执拗,在朱元璋的要求下,这个火车几乎在这个文阁不断运行了两年,每当蒸汽机头停息了,就会有太监添火添水。

        <div  class="contentadv">        只不过精细的玩意儿经常容易坏,也只有这个时候火车才能歇一歇,为了维修这玩意儿,朱元璋甚至专门下旨从许良的实验室要来了一个技术人员专门负责维护和修理。

        而朱元璋也终于由此开始关注起科学研究了,每个月他都要问问许良实验室关于真正蒸汽机的研发进度,他想看到真正的火车,而不仅仅只是这么个模型。

        不过现在朱元璋终于可以亲自去瞧瞧了,思绪回来之后,他把手里的奏疏递到朱标手里:“看看这个吧。”

        朱标不明所以的接到手上,认真的看了一阵子,他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了。

        却是严震直的奏疏,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安紫禁城已经正式完工了,只等朝廷这般选择好时间就可以直接迁入了。

        当然还有关于迁都之前的其他准备工作,奏疏里也做了详细的报告,除了五年前从各地迁入的五千户富户均在西安府得到安置,后来朱元璋又再度追加了一万四千户,也统统有了安排。

        这些人除了一些豪商,更多的都是盘踞各地的豪强乡绅,他们迁入京城看似是不错的去处,但在本地世世代代经营的力量都一夜消失,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家产大缩水,算是无妄之灾了。

        当然其中有很多,也是朝廷当权的官员勋贵相关的,这也算是老朱借着迁都的事情,对朝堂力量的一次削弱,偏偏别人还说不了什么,让你迁入京城那是皇恩浩荡,你不能不识好歹。

        除了这些,还有西安府作为北直隶之后,帝国中心直接落在的北方,外部的军事压力也要更重了许多,相应的军防调动自然也有安排,不过这不是严震直该管的事,他只是大致提了一嘴。

        真正让严震直在奏疏里浓墨重比汇报的,是关于整个京城的建设情况,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之后,严震直最后留下八个字的总结。

        “千古一都,天府气象!”

        当然在奏疏的最后,他倒也没有忘了提一嘴许良的名字,对许良在其中的作用大加肯定,不吝赞赏。

        朱标看到最后笑了起来,严震直这家伙到会顺着棍怕,知道本宫看重许良,就在这儿替他邀功,一来顺了本宫心意,二来也和许良结下个善缘。

        不过朱标还是想简单了,严震直虽然有这么两层意思,但更多的还是对许良在西安干出的成绩服了,换言之他的话那是实在的真心话。

        以他的判断,按照西安城如今的建设情况,这政绩基本上就等于高升了,这小子说不定会是新一代年轻官员最最耀眼的人了。

        蹇义?他不行,现在还是个中书舍人,虽然皇帝看他顺眼,但未来是太子决定的。

        夏原吉,和蹇义一样的处境罢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哦,还有一个解缙,这倒是顶尖的才子,只不过这些年都没动静,不知道去了哪里,更不用说了。

        还得是许良啊,有建设西安府的政绩,不管拿去哪里说都是过硬的,在太子心里也是挂上号的,前途根本不必怀疑。

        那么在说真话的前提下,多提点提点这个后辈不是坏事,难保是不是有自己还要看他脸色的那一天。

        “差不多能搬就搬吧,再不搬的话朕怕是熬不住了。”朱元璋有些疲惫的捏着眉心,一举一动都尽显老态。

        朱标放下奏疏,硬是挤出个笑容:“父皇何必如此,您开创新朝稳定九州,善治天下造福百姓,此番功德何其大也,自然福寿绵长。”

        朱元璋呵呵一笑,倒也不争执这个:“行了,说点正事吧,既然那头都准备好了,这边也没有必要拖延了,该走就走吧,这应天府朕待了半辈子,也到了分别的时候。”

        朱标还能说什么呢,虽然这几个月朱元璋对很多事情都放手了,但他仍然是天上的烈日,这样明确的旨意,朱标自然只能遵从:“儿臣明白,迁都的事情儿臣会安排妥当,父皇静待即可。”

        走出了文阁,朱标遥望西北方向,一时间也有些情绪复杂。

        西安府不仅仅是许良的成果,同样也是他朱标的成果,虽然无论严震直的奏疏,还是锦衣卫的信报都表示出西安的情况十分乐观,但究竟如何,仍要亲眼看过之后才能知道。

        启华啊,工业和科学,真能承托文明与国朝的气运吗.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086/3086396/11593711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