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情况突然发生变化【今晚20:…
从县城回源平的第二天,刘岩拿着工分本,走出大队部,向着地里走去。
毕竟他这会儿还是生产队的记分员,不仅要如实登记每个社员的工分,还要承担监督员和检查员的职责。
社员们干的好不好,能拿几个工分,基本上由刘岩说了算。
当然了,社员们如果不服的话,可以向大队长或者是支书反应,然后由他们做出最后的裁决。
刘岩先是到东边的旱地走了一圈,这里种的是土豆,眼下社员们的工作主要是锄地松土。
相比于锄小麦、谷子、玉米等地,锄土豆地的活儿还是比较轻松的。
因为土豆地不管是苗间距还是垄的宽度,都要比其它农作物大一些。所以在锄地的时候,用不着担心锄头会伤到苗。
正因为如此,在分配任务的时候,队里通常会将这样的活儿,交给年纪不大的半大孩子,或者是农活不太熟练的女知青们。
东面的四百亩土豆地已经锄了将近一个星期,现在只剩下不到五分之一了。
按照生产安排,这两天必须锄完,否则就会影响接下来黄豆地的翻地工作。
刘岩先是站在一个土坡上望了一眼,没发现提前完工的,便走下土坡,向着地里走去。
看到刘岩过来检查任务进度,社员们纷纷打招呼。
尽管相当一部分人看不起刘岩吃软饭的行为,但也没有人敢当面说什么。
毕竟谁也不想得罪他这个大权在握的记分员。
对于社员们的问候,刘岩也一一做了回应,态度非常的温和。
源平村虽然偏僻闭塞,但是这里的老百姓还是很淳朴的。
虽然不见得都是好人,也有黄国柱、黄金刚父子这样的害群之马,但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善良的。
就好比,在对待上山下乡知青的态度上,其他地区和其他村庄,时不时会发生欺压知青的事儿。
知青上山下乡插队,本来是一件具有进步意义的事情。
但由于当时全国上下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又过份强调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因素,给当地很多农民造成了误会。
在很多不了解政策的老百姓看来,这些年轻人,要么是因为在城里没饭吃,来抢他们的饭碗。
要么是因为家庭有问题,下来接受劳动改造的。
有些地方由于条件有限,不得不让知青长期住在社员家里,所以才会造成那么多的矛盾和问题激化。
但是,这些事情在源平村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社员们虽然对知青们的一些行为看不惯,但是也没有过多的指责,相互之间相处的还算是和谐。
重生到今世的刘岩,如今作为知青中的一员,对村里的老百姓们,打心眼里还是很感激的。
只听见村委会的一个人站在田边,冲着田间大声呼喊着刘岩的名字,说是大队部有县里来的电话。
刘岩急忙赶到大队部,原来是王强的电话。
王强在电话里对刘岩说:“不好意思刘哥,我爸让我告诉你,昨天谈的事情,他得考虑考虑……”
王强的一句话,打了刘岩一个措手不及,顿时愣住了!
刘岩心想: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互惠互利,是双赢的。
一不违规、二不犯法、三不搞歪门邪道,只是要求公平竞争而已。
难道王宇峰有什么难言之隐?
突然来了这么一招,不说怎么跟范岩平那边交代,自己心里这个坎也迈不过去呀!
“王强,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你爸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
王强在电话那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这件事情的关键不在我爸身上,也许他有难言之隐……”
刘岩接着说道:“这里头会不会涉及到其它因素?比如涉及到某个他不能得罪的人……”
“刘哥你的意思是,目前县供销社竹制品的供应商,是某个人介绍的关系?”王强在电话那头问道。
刘岩点了点头:“完全有这种可能。而且这个关系一定牵扯到某些人的利益。
如果你爸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他很难对这个人交代……
这个供应商背后的关系是谁?这是我们急需尽快了解的。
王强,这两天,你尽快想办法摸清楚,是谁在这里头给你爸施加压力?”
“好的!刘哥,我知道了。”
“事不宜迟,记住!不要打草惊蛇,我不希望这件事情影响到你爸本人,只想找到背后的这个人。”
“明白了!放心吧。”
……
放下电话,刘岩迫不及待的给裴晓虹挂了个电话。
在电话里,刘岩把源平村准备建竹器厂的事情告诉了裴晓虹。
“这是好事啊!我能帮上什么吗?”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刘岩笑着说道:“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你配合王强……”
“王强?”
“对!”
接着,刘岩又把昨天上午到县供销社的情况,和刚才王强在电话里说的情况突然变化,对裴晓虹说了一遍。
“这件事情暂时不要惊动你爸!你只要配合王强,尽快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就可以了。”刘岩在电话里说道。
“没问题!能为源平村尽一份力,也是我们这些知青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就一百个放心吧!我有办法!”裴晓虹说道。
放下电话,刘岩稍稍整理了一下心情,便离开大队部,向着地里走去。
……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故事主线跨越四十多年。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五、六、七十年代的江宁省干部子弟,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在部委和省市机关的机会,要求进入乡村基层工作后的一步步成长历程……
当年的经历,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民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们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同时,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脱贫,而且任重而道远。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都会以一种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国情、体恤民情、观察和参与国家在每一步重大改革中的变迁和发展……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3033/3033236/11024125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