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国债
“嘭嘭嘭——”
天启二十二年正月初五,伴随着巴伦西亚港口响起礼炮的声音,大明朝与西班牙帝国正式签订《巴伦西亚条约》三款,并包括《贸易条约》十二款。
【《巴伦西亚条约》第一款:
西班牙帝国出让新大陆殖民地,作为交换,大明将交付八千万两白银的货物,作为购买价格。
该款分作十年交完,每年分为价值八百万两的同等货物,包括且不限于粮食、布匹、军火、军舰等货物。
第二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大明准许西班牙迁移居住在新大陆上面的二十八万军民,如果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大明臣民。
第三款:
大明将在西班牙马德里建立外交馆,常驻外交官员,并维持人数在五十人以内的护卫。】
《巴伦西亚条约》的字数并不算多,但基本敲定了新大陆的事情。
相比较巴伦西亚条约,之后的《贸易条约》反而数字较多,多达数千字。
其中内容包括出售军舰、火炮、硝石、燧发枪、生铁、粮食以及其它商品。
作为《巴伦西亚条约》的第一年,大明需要每年向西班牙帝国出售足够装备五万人的燧发枪和火炮、以及二百万斤硝石,二十艘吨位不小于两千吨的风帆战列舰。
除此之外,还有约一百万石的粮食,三十吨各类西班牙稀缺的商品,例如红糖、蔗糖、茶叶、布匹……
这些商品都将见证两国对《巴伦西亚条约》的遵守,以及两国的友情。
这则消息公布后,欧洲战场上的西班牙军队士气大涨,同时费利佩四世宣布将在六月份偿还之前积欠军队的军饷,这无疑让西班牙的士气走上了顶峰。
得知这件事的法国首相黎塞留并不觉得奇怪,毕竟眼下确实是夺取新大陆殖民地的一个好机会。
不过,面对实力增强的西班牙帝国,黎塞留还是向大明发去了国书,希望大明不要直接参与战争,同时提出了购买军火的请求。
不止是黎塞留,英国的查理一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也同样提出军火交易请求。
这将是大明五军都督府清库存的一个好机会,因此李权也在返航的同时放飞了信鸽。
信鸽一环环的降落、起飞,从南昆仑监察使司到小西洋监察使司,再到麓川,最后到京城。
等它携带的消息被拿到朱由检面前时,已经是天启二十二年的三月份了。
金顶红门,承运殿这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油然而生庄重之感。
端坐其中,朱由检拿着拇指宽的纸条,用放大镜打量其中内容,最后点了点头:
“条约的货物,由齐国自己支付,货物实价是多少,齐国就支付多少。”
朱由检没有让齐国一直吸大明的血,而是让齐国用真金白银来交换大明的库存货物。
对此,刚刚坐在殿上椅子的李长庚也作揖道:
“户部拟了条子,五万支燧发枪和六百门燕山六斤炮,外加二十艘两千吨木质军舰,以朝廷对诸藩的实价来算,价格是十六万四千三百两整。”
“二百万斤硝石、一百万石麦子、外加三十吨各类货品,如果都从南昆仑监察使司进购的话,价格应该是一百六十万两。”
“合计加起来是大约一百七十七万两不到……”
李长庚的报价,解释了为什么朱由检愿意给西班牙那么多银子来购买新大陆了。
说白了,这些商品的成本价只有一百四五十万两,卖给藩国的价格也才一百八十万两不到。
但是在西班牙那里,这些东西的价格是八百万两。
如果之后齐国能成功迈入工业进程,那这些东西的价格还将继续下降。
在西班牙人手里只能年产六百多万两金银的矿洞,在齐国人手里恐怕一千万都只是打底。
花成本每年不到二百万两的货物来换取一个每年出产一千万两的金银产地,外加上广袤的土地,这笔交易对于齐国来说是大赚特赚。
当然,齐国本来可以直接出兵抢走殖民地,不过为了让宗教战争继续下去,变相支援西班牙才是朱由检的目的。
不提后面的九年贸易交易,单单今年交付的这批物资,恐怕就能让西班牙人在欧洲战场上稳住根脚。
只要拖到明年,西班牙或许就能和法国为首的新教联盟分庭抗争,拖到后年的时候,西班牙就能发起反攻。
不过,大明可以扶持西班牙,自然也能扶持法国。
法国的人口可比西班牙多太多,两千万人口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等待着齐国和大明商品的光临。
皇店从法国人手上赚钱,交税给法国王室,法国王室又用税收来购买军火,维持皇店在法国的地位。
唯一不满的,或许就是那些法国的本土商人和贵族。
不过这些事情不用朱由检担心,相比老老实实交税的皇店,恐怕各国王室最痛恨的还是偷税漏税的商人和贵族们。
这一点,从英国的内部情况就能看出了……
朱由检拿起了另一份来自南昆仑监察使司的信纸,他打开一看,其中内容主要是在讲述英国内战。
天启二十一年腊月,英国内部的反对派议员在查理一世出征平叛英国内乱的时候,开始了猛烈抨击他的行为,并试图向议会提交限制国王权力的提案。
不仅如此,反对派在寒冷的冬季先后逮捕了查理一世的宠臣斯特拉福伯爵和劳德大主教。
得知情况的查理一世,在留下两千军队继续平叛后,随即带领效忠于他的一万五千军队返回伦敦。
他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只在口头上对自己的宠臣辩护,而是直接下令逮捕反对派议员,并且释放自己的两位宠臣。
他的行为让伦敦的群众不断进行示威运动,并且此时议会也通过了针对查理一世的《大抗议书》。
《大抗议书》全文共二百零四条,它历数了查理一世的暴行,要求国王保证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等。
手握兵权,还有皇店作为财政来源的查理一世在得知这件事后,他不仅拒绝批准《大抗议书》,并且宣布皮姆、汉普顿等反对派领袖为“叛逆”。
在李权和奥利瓦雷斯商议《巴伦西亚条约》的时候,查理一世亲自率领军队来逮捕皮姆等人,但遭到伦敦群众的强烈反对。
面对革命热情高涨的伦敦群众,查理一世下令镇压,致使伦敦城成为了一座血色的城市。
他的做法激化了内战的程度,内战阵营也开始逐渐明了。
两个阵营中,支持国王的主要是封建贵族、英国国教上层僧侣以及部分同国王有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和官僚,他们大多是英国国教徒和天主教徒。
站在议会一边的,主要是新贵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手工业者和自耕农,他们大多为清教徒。
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议会占有绝对优势,但查理一世的背后还背靠皇店,并且手里掌握着一支两万人的保皇军队。
相比较议会的军队,保皇军队有一半的人装备了燧发枪。
有了王室武装的查理一世没有选择出逃伦敦,而是选择镇压伦敦的叛乱。
这让原本议会可以控制的地区大幅度缩小,港口和伦敦、以及部分人口稠密的城市被保皇军队占据,直接上缴王室的税收达到了英国总税收的60%,而议会只占据40%。
财政上的不足就已经让议会捉襟见肘,而军队的数量不足更是让双方态势失衡。
议会军大约有一万人,不过他们大多都是民兵,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相比较保皇军队显得孱弱不堪。
此外,在此时的英国百姓心中,国王仍是威严的、尊贵的,所以很多人并未支持议会军,而是持观望态度。
不过,议会军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英国革命浪潮已经无法阻挡,众多手工业从事者都愿意参军来为自己的阵营取得胜利。
这样的优势,让议会军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从一万人的数量迅速突破到三万人。
与此同时,西边的爱尔兰和北部的苏格兰人民见到英格兰处于内乱,也纷纷重新打起旗帜,要求查理一世下台。
这些势力的叛乱军数量在一万人左右,因此查理一世需要面对的局面是用两万职业军人来收拾四万反叛军。
诚然,他十分有自信,但为了保守起见,他还是和法国一起向大明提出了军火贸易的事情。
查理一世准备了大约价值二十万两的金银币,准备再购买足以装备五千人的燧发枪、火炮,以及数量不等的硝石。
黎塞留和古斯塔夫二世那边也准备了大约价值八十万两的金银币,准备购买足够装备两万人的燧发枪和火炮,数量不等的硝石。
对于这个时代的欧洲政治家们来说,他们大部分还是只觉得大明只是想挣银子,没有心思掺和欧洲的事情。
只有黎塞留能敏锐感觉到,大明似乎在操控欧洲的战场,因此他想要迅速结束战争。
眼下的局面对法国波旁王朝来说,已经是十分不错的局面了,如果见好就收,法国足以成为欧罗巴大陆上的强国。
可是大明的态度显然不希望战争就此结束,而法国也无法和大明撕破脸皮。
黎塞留只能选择一战打趴下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然后从中抽身。
不过……
“哪有这么容易……”瞧着手上的消息,朱由检轻嗤一声,随后对陆文昭交代道:
“东西都可以出售,另外告诉弗朗机人,第二笔交易在明年的二月份。”
“是!”陆文昭作揖应下,而朱由检也带着笑意将纸条收了起来。
第二笔交易越快,西班牙能坚挺也就越久。
凭借贩卖粮食和商品,他们可以化解国内的财政破产危机,凭借大明出售的燧发枪,他们也能在战场上和新教连忙打的有来有回。
整个局势还处于大明的控制下,不过欧洲还不够乱,得逼一把林丹汗才行。
这么想着,朱由检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地图。
那疆域堪比当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国疆域,恐怕很快就要落入大明的手中了。
“今年民间的情况如何?”
朱由检背对着李长庚询问,对此李长庚却高兴道:
“回殿下,很好……”
“开春以来,各地下了多场大雨,许多断流的河流纷纷恢复,不少田地也能顺利耕种了。”
“陕西连续干旱十五年的势头也终于停下了,开春以来,全陕下雨九次,没有一点旱情的迹象。”
“除此之外,四川、广西、河西、贵州的旱情消失,山西、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湖广、浙江、福建等两京五省的旱情虽然还在,但已经大规模缩减。”
“朝廷预计,今年能复耕的耕地能达到三亿亩,国朝今年的岁入能达到九千万两。”
李长庚兴奋的说着,而朱由检也知道,大明最难的时候终于过去了。
明年虽然旱情还会有一波反扑,但对大明的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
小冰河不可怕,气温下降导致的粮食减产可以用化肥对抗,但大旱不行。
朱由检不是神仙,变不出大雨。
减产还有得吃,大旱就只能吃观音土了。
以大明眼下的人口情况,这次明年之后,恐怕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四亿的人口峰值或许会提前一百年到达,并且这还不是大明的人口峰值。
他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推一把,而他要做的……
“殿下,都察院又上奏了……”
朱由检的想法还没落下,王承恩从承运殿外走进来,双手呈上了由都察院送来的奏疏。
在朱由检尚未接过时,他便开口解释其内容道:
“孙传庭抵达西南之后,带着周肈等人在西南之地查案,一时间牵连甚广,西军和南军也人人自危。”
“都察院传来的消息不是通过成德之手,而是由王克俭上疏,其中含义便是挽留殿下,希望殿下暂缓就藩。”
燕山派的人不是瞎子,看着朱由检调回之前被他们排挤前往各国的官员,又要分化燕山,调人前往各国,李德茂和张懋才也断定了朱由检把握十足。
加上大旱突然消退,这让原本压力极大的地方衙门压力锐减。
没有了旱情的拖累,朱由检也就可以放心对付他们了。
因此,这份奏疏朱由检即便不堪也知道,这是燕山派服软的奏疏。
“殿下,既然燕山服软,那只需要平安度过,随后等待十月裁撤一批燕山官员,更换学子便可。”
李长庚不想齐王在大明这摊浑水里越陷越深,和燕山派讲和,然后打击一下燕山势力,这样的结果双方都能接受,便是皇帝也不能说什么。
“你说的不错……”朱由检微微颌首,这让李长庚松了一口气:“既然如此,那殿下您……”
“打压燕山的目的已经达到,不过如果他们不除,官场怎么为之一清?”
朱由检的开口瞬间让李长庚神色紧张了起来,他一直以为朱由检只是想要借机打压燕山派,现在看来朱由检不是想要打压那么简单,而是准备连根拔起。
“他们掌握官学和府学的六成教习,学子都由他们培育,若是他们肮脏龌龊,日后的官场和官学也将肮脏龌龊。”
“我筹谋二十八万官员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这一天!”
说话间,朱由检对李长庚严峻着脸开口道:
“昭告天下,旱情虽已褪去,但百姓疾苦,今日起田赋蠲免两年!”
“殿下!”
朱由检的最后一手出来了,燕山主要官员都盘踞在乡镇,而乡镇又以田赋为主。
他让沈廷扬贩卖皇店和常平仓的粮食,就是为了储备足够的银子,而这些银子的储备就是为了应对未来两年没有田地收入。
李长庚没有觉得朱由检做错,也知道一旦蠲免天下田赋,燕山派倚重的地方钱袋子就没了作用,可问题是……
“殿下!国朝今年的赋税如果有九千万两,那田赋产生的农业税就要占据五千万两。”
“如果蠲免田赋两年,那国朝的赋税将腰斩至四千万两,这点银子顶多足够支付军饷和百官、兵马的俸禄,连衙役的俸禄都不足以支付。”
“更别谈国朝的工业区还在生产各类机器,每年投入不下两千万两,加上铁路的两千万两,这每年的缺额就是四千多万两。”
“即便眼下将常平仓粮食贩卖,也顶多只够收回两千六百万两。”
“若是真的要蠲免田赋,国朝最少两年都要停滞,百姓一旦受灾,朝廷连受灾银都拿不出来。”
“加上此前国朝从银行中动用了一千二百万两,现在国朝可是还积欠着一千二百余万两银子啊……”
李长庚站在大明朝的立场来说,他不支持朱由检蠲免田赋,因为田赋蠲免就代表如果未来两年大明地方遭遇灾情,那朝廷将拿不出一两银子来救灾。
从银行之中调遣银子也不可能,因为眼下银行存款不过一亿五千余万两,去年应对大旱,朝廷已经调了一千二百万两。
这笔银子,到现在大明都没还,如果继续调借银子,然后这件事情被有心人利用,那各地银行必然会发生挤兑现象。
蠲免赋税容易,可到时候朝廷没了钱,还发生挤兑现象,那朝廷的信誉可就跌落谷底了。
李长庚和燕山派都想过朱由检会通过蠲免手段来废了燕山派自己的财政权,但他们也都想过大明的财政情况。
别说蠲免两年农业税,就是蠲免一年,大明朝也承受不住,这就是燕山派的底气。
“殿下,不然还是等等吧……”
站在一旁的曹化淳也不免劝阻道:
“眼下齐国已经收复失地,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开采上千万两银子支援朝廷。”
“今年户部能存几百万两银子,明年户部能存更多。”
“到时候再动手也不晚啊……”
曹化淳都清楚,大明眼下的情况不可能蠲免农业税,可朱由检偏偏提出了,这让作为户部尚书的李长庚惊惧之余又好奇。
不过,面对他的好奇,朱由检却轻描淡写的开口说道:
“百姓没了银子,可以去找亲戚朋友借钱,那朝廷不行吗?”
“借钱?”李长庚愣了愣,王承恩更是好奇道:“殿下是说找诸藩借钱?”
“找他们?”朱由检轻蔑一笑:“他们能有多少银子,全部加起来也填不满五千万两的窟窿。”
“朝廷的亲人不是旁人,正是百姓……”
朱由检扫视了一眼众人,闻言的众人纷纷愣住了。
找百姓借钱?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李长庚看来,找大明百姓借钱,那还不如直接印刷纸钞来的实际。
尽管大明百姓可以获得蠲免田赋,但旱情依旧还在,大部分百姓依旧是生活困苦的。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挨家挨户的去找百姓借钱?
如果是收税,那蠲免田赋的话不就成了一场空话吗?
李长庚的脸上充满了疑惑,而面对他的不信任,朱由检却侃侃而谈道:
“一般来讲,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的办法。”
“这两种办法里,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固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百姓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因此,增发通货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种办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用增发通货的办法弥补财政赤字,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其对经济的影响最为剧烈。”
“这些举措的后果是什么,我曾经和你说过,但我有一条没有告诉你。”
朱由检看着李长庚,李长庚也点了点头。
当着李长庚的面,朱由检最后说出了他准备如何向百姓借钱:
“在增税有困难,又不能增发通货的情况下,找百姓借钱来弥补财政赤字,这便是眼下我大明朝可行的措施,而我将这样的措施称为……国债!”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974/2974908/74795123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