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抚宋最新更新 > 第四百三十四章:民生

第四百三十四章:民生


  孙靖是萧诚极为看重的一位属下。

  在宋国其他的任何一块地方,孙靖都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

  他原本只是一名医师,连秀才都没有中过。

  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孙靖行医,走遍了西南诸地,也为了提高医术,  游历过大宋其它地方。

  这让他对于百姓苦难,官府弊政,施政优劣,有着极为清醒的认知。

  而他运气更好的是,碰到了萧诚这样一个人。

  在萧诚麾下为官是一件极舒服的事情。

  因为你只需要竭心尽力做好事情便是了,至于其它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萧诚会替你处理得妥妥当当。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孙靖是真的拼尽了全部的力气和心思,  在做好他这个一地知府。

  把孙靖放在黔南,  也是萧诚深思熟虑的结果。

  黔南有着关系到整个贵州路生命线的钢铁产业一条龙。

  之所以有贵州路,最基础的原因,不是因为萧诚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而是因为他麾下强悍的武装力量,不但让地方膺服,也让朝廷无可奈何。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萧诚对这句话是有着深刻的理会的。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道德说教都显得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想要说教,想要以德服人,第一步,就得先把人打倒在地,问一声服了没有?

  服了,咱们再来德治,法治。

  不服,那就再揍一遍,  外加踩上几脚之后,  再问。

  军队的建设,  向来都是萧诚的重中之重。

  贵州路被萧诚划分为六府三州,  当然,现在六盘水还没有拿回来。

  萧诚计划是每个府州,都要有能力养一支军伍。

  而现在,萧诚已经有了天南军、天武军、天狼军、天平军、天义军,以及韩锬统率的安抚使亲兵。距离萧诚的要求,还差了三支军队。

  如果当真按照这个想法配齐了,那贵州路上就会有超过三万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在大宋,除了河北路,基本上就没有其它任何一路有如此多的军队了。

  而河北路上的军队,当初也是靠着中央财政撑着军队的开销,而不是河北本地养活的。

  而且,如今贵州路上的任何一支军队,拖出来都可以与过去河北路上的边军较个高下,滥竽充数的军队,萧诚是绝对不要的。那种军队,  除了消耗粮饷之外,  屁用不顶。

  在贵州路上,  萧诚已经取消了厢军编制,地方武装由地方团练充任。而地方团练并不是常设部队,他们只是在农闲季节,由官府组织起来进行训练的一些普通百姓,类似于民兵组织。

  一般情况之下,他们是作为后备部队使用,一旦贵州路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他们将被组织起来作为民夫或者后勤运输部队使用。

  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民夫,与没有经过训练的民夫,在战争真正发生的时候,完全是两码事情。

  取消厢军,免得徒耗粮饷,以及避免地方官吏把厢军当自家仆役使用。

  训练地方团练,又使得真正有事的时候,地方之上不至于手足无措。

  事实上,一些地方之上训练得较好的团练,甚至可以保一方平安。

  贵州路上到如今也并不是就天下太平,大山里流匪仍然很多,想要剿灭他们基本不可能。你大军进山,他们逃得无影无踪,小股部队去剿灭,一个不好反而为他们所趁。

  现在贵州路对于这些山匪的方针就是封锁。封锁各关卡要道,设立警戒哨卡,同时依靠地方团练武装来对抗他们。

  前两年地方团练还不成形的时候,着实吃了不少亏,但到了去年,情况便已经完全倒转了过来,山匪已经不敢轻易下山了。

  有几支不信邪的下山攻打地方村子,遇上了地方团练,攻打不顺,然后被周边闻讯而来的其它地方团练部队包围,最后被本地驻扎的禁军彻底消灭。

  但这些山匪在如此严密的封锁这下依然顽强的生存着,这里头的文章,用屁股想也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在暗中支持着这些人。

  而支持这些山匪的,自然便是贵州路周边那些虎视眈眈的家伙。

  朝廷对于贵州路的战略包围依然存在着。

  不过萧诚并不将他们放在眼里而已。

  对于这些山匪,贵州路已经开始启用新的计划由统计司负责实施。

  这一次萧诚到黔南来,第一是视察黔南的钢铁产业,第二,是看一看孙靖在黔南正在搞的医馆普及。

  孙靖是个大夫,而且还是一个医术相当高明的大夫。

  就算是现在当了大官儿了,他仍然没有忘了他的本行。

  所以他在黔南建了第一所专门培养医师的学馆,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来传授医术,而他,只要有闲暇,便亲自授课。

  与其它很多行业一样,有着自家独到技术的大夫,其实还是相当的敝帚自珍的,传子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传统大量存在。

  医生本身就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而且在贵州路,有个一技之长的人,收入更是比普通人高出不知多少。

  不知多少想学门手艺而没有门路拜师的,眼下孙靖大开方便之门,自然便引起了哄动。

  萧诚先去看了孙靖的医学馆。

  条件还是很简陋。

  医学馆位于城西一大块荒地之上,两排土坯房盖着茅草,一间充作授课的地方,另一间则似乎是伙房,还用几间,则是大家休息的所在。

  “因为没有预算,所以现在还是下官自己拿钱,另外一些本地商绅们出了一些钱,下官来讲官是不用钱的,但聘请的讲课的其他医师,还是要给报酬的。”孙靖有些赫然,不好意思地道:“招的都是些十几岁的娃娃,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每月的花销,还真是不少。”

  “的确是简陋了一些!”萧诚道:“现在主要讲些什么呢?还是培养的全科吗?”

  “基本上什么都教!”孙靖道:“其实咱贵州路上,医师太少了,什么都会一点儿,然后再在以后的行医过程之中,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强项,这也是应对我们当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了。也不要求他们学得多精深,准备学个两三年,就放出去。”

  萧诚默默点头,眼下有大夫比什么都重要。那怕这个大夫只是一个三脚猫。

  不过萧诚当然不会满足于眼下这种状况。

  “扩大规模吧,所需资金,列一个清单给田易,让他给你!”萧诚道:“至少要扩大个两到三倍,招收更多的学生。”

  “只要有钱,那当然好办!”孙靖笑逐颜开。

  说起来现在虽然不算穷,但每一文钱,都有一文钱的用处,像这样额外的开办学校,还真是挤不出来更多的钱,毕竟,这不是当务之急。

  “除了你刚刚所说的什么都要学之外,还要开设一些专科。”萧诚道。“比方说专擅外伤的,比方说专精接生、妇科的。每年因为生孩子死得妇人,还有一些娃娃,数量可真是有些惊人。”

  “抚台是要为军中培养大夫吗?”

  萧诚点了点头:“军中需要大量的大夫。你这里开了一个好头,把这件事情做好,回头便能引起各地仿效,到时候我们可用的人,就多了。”

  “下官明白了。”

  医师,不仅是在贵州路,便是在全天下,也是一个人才稀缺的行业,而普通老百姓们,基本上都是小病靠熬,大病看命,因为一个小病而死人的情况简直不要太多。现在贵州路上,百姓的日子是一日好过一日,但看病,可不仅仅是有钱就行的,没有人,还是白搭,别说是小乡村了,便是县上,又能有几个医师呢?

  “聘请来的那些医师,愿意倾囊相授吗?”

  “现在当然还不行。”孙靖笑道:“都担心教会学生,饿死师傅呢!现在肯来,也是因为惧怕官府,留两手是很正常的,慢慢来吧!”

  大宋朝廷其实还是相当重视医学的,不仅有专门的医官制度,也有专门的医学教育,太医官三舍法,采用分级,分科,分斋教育,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医官制度,已经开始向着专业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了,医官的教育,提拔,授官都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也对医官有着严厉的考核制度。

  但人数,实在太少,而且这些得以授官的医生们,又有几个愿意到田间舍头为普通百姓看病呢?

  经济发达的地方都是如此,更别说此前被宋人视为蛮夷之地的贵州路了。

  要知道现在即便是萧诚已经当了贵州路安抚使三年了,贵州路上仍然有大量的巫医存在。

  不能说这些巫医一点常识也没有,但那种以一些古老的传承外加跳大神般的治疗方法,萧诚委实不感冒。

  但在没有大量的医生填充进去的时候,这些跳大神的家伙,便仍然有大量的市场。

  这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

  现在孙靖愿意开办学校来解决这个问题,自然是一件大大的好事,必须要大力的支持。

  医官制度,医药制度这些,大宋都是现成的,拿来就可以用,但要想在贵州路上完全推广开来,还需要时间,真正想要达到萧诚梦想中的模样,那就更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了。

  所有的一切,最后终究还是要交给时间来解决。

  到了午饭时分,便服的两人随意地在街上找了一家路边摊,萧诚的护卫们无声无息的占据了周边的一些要害之地,卫护着两人的安全。

  “老板,来两份黄粑,两份角角鱼!”孙靖扬声喊道。

  路边摊没有桌子,大家都是买了东西,一些人站在原地吃完了才走,另一些人却是边吃边走,一个个显得忙忙碌碌的。

  “来了来了!”摊贩笑咪咪地答应着。

  “黄粑是本地美食,以糯米为原料,加以黄豆、红豆、绿茶,糖等,再以竹叶包裹,甜甜软糯,不过最好的黄粑当加入冰糖,这摊子,只怕用不起冰糖!”孙靖笑着解释。

  那摊贩听到这话笑道:“用得起冰糖的那都在大店,咱这儿敢用冰糖,也没人相信呀,不过我这用得是上好的红沙糖,虽然比不得冰糖,但也很好了。”

  “你倒是实诚!”孙靖笑道。

  “我倒是敢吹,但也没有相信啊!”摊贩笑着递过来两份黄粑,然后把那角角鱼放在一边的盐水碗中洗了一遍,再在另一个碗里蘸了一些粗盐,都用竹叶包好了,递给了两人。

  剥开竹叶,萧诚咬了一口黄粑,果然另有一番风味,再尝尝那角角鱼,不由得大声称赞起来,各地小吃,各有风味,最是能体现一地风采的好东西。萧诚以前在黔南也呆过不短时间,但还真没有吃过这路边摊上的小吃。

  两人也不走,就站在摊子边,一边吃着黄粑,一边看着那摊贩做生意。

  生意还真是不错。

  萧诚一个黄粑没有吃完,便看到老板已经卖了十余份出去。

  一个黄粑两文钱,一份角角鱼三文钱,一般来说,五文钱便能解决一顿饭,这糯米吃了之后,经饿。

  但更让萧诚开心的是,他看到来往的人,用得都是由联全钱庄发行的交子。

  只有极少数的人使用的是铜钱,而且这些人,看起来应当都是外地来的。

  而摊贩收铜钱的时候,明显有些不愿意。

  萧诚却是知道这里头原因的。最开始的时候,为了促进交子的流通,但凡用交子去兑铜钱的,百文之下,是不收手续费的。

  但现在交子在贵州路已经占据了统治地位,铜钱反而没多少人用了,你收了铜钱,便要去钱庄里兑换成交子,但这个,钱庄却是要收手续费的。而且达到了一吊钱才给你兑换成交子,而兑一吊钱,又要收你二十文的手续费,对于这个小摊贩来说,这便等于是十个黄粑。

  所以,但凡是用铜钱的,黄粑便要三文钱一个。

  这样的搞法,现在在贵州路上司空见惯,算是变相涨价,不过对于官府来说,乐见其成。

  交子流通得越多越快,官府赚得钱也就越多。

  萧诚最喜欢做的事情的就是蹲在路边,看着繁华的街道,看着忙碌的百姓,看着那些不再瘦弱,不再脸露菜色的治下百姓。

  但凡有时间出来溜达,这便是他必然要做的事情。

  虽然这样的空闲时间实在很少。

  这是一种成就感。

  民生,从来都是一地官府的最基本的支撑。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931/2931036/70192064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