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四章 李善长自食苦果
大明应天府之中,李善长正悠闲的喝着茶,茶是朱朗炒制出来的龙井茶,茶汤清亮,喝下之后,口中会有一个清甜的茶香,李善长轻轻一抿,真的是回味无穷。
但是就在李善长悠闲的时候,他的儿子李祺慌张的走了过来。
看到李善长之后,李祺连忙躬身十分慌张的道:“爹...要出大事了?”
“大事...什么大事?”李善长嘴角露出了一丝轻蔑的微笑:“不管出了什么大事,也不是你如此慌慌张张的理由。”
只是李祺却压着嗓音道:“胡惟庸有不臣之心。”
本来李祺认为自己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露出惊讶的表情,殊不知李善长却冷笑一声,跟着道:“看着吧,很快他胡惟庸就要来找我了,只是可惜呀,这个浑水,我可不想趟,但是我也不会制止他胡惟庸,你帮我称病不见,我暂时也不朝了!”
“蛤...?”李善长的话让李祺一个惊骇。
我们都知道李善长是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功臣,每次朱元璋出征的时候,都留李善长留守后方,李善长每次都干得很出色。
李善长对于朱元璋而言,就相当于刘邦的萧何,因此朱元璋称帝之后,就将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同时赐给他丹书铁券,丹书铁券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免死金牌。
由此看来,作为建立明朝的大功臣,李善长的权势可谓达到了顶峰。
之后,朱元璋也对李善长十分和善,甚至还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
但是这是真实的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吗?
其实并不是,要说到朱元璋和李善长的关系,首先就要说说李善长的性格,关于李善长的性格,《明史》有明确记载:“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这是说他表里不一,外表看似宽和,但是实际上,他睚眦必较。他常常依靠乡土关系,拉帮结派,并对冒犯他的人极力排挤打压。
据《明史》记载: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这里是说当时的参议李饮冰和杨希圣,因为稍微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李善长就把他俩以罪罢免。如果说李冰饮和杨希圣官小没权威,那么时任中书右丞的杨宪就不能这么说了。
1367年“上适以事责丞相李善长”,杨宪便联合检校凌说、高见贤、夏煜攻击李善长“无宰相才”。李善长心生嫉恨,后来抓住他犯错的机会,“奏宪排挤大臣,放肆为奸”。导致杨宪遭到朱元璋的杀害。
还有人可能会说,杨宪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刘基。同年不久,朱元璋就丞相一事征求刘基意见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
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
由此可见,李善长睚眦必较的性格以及之前对刘基的数次陷害,朱元璋早已心知肚明。
李善长一直就想要陷害刘基,尽管没有得逞,但是刘基对李善长也是心有顾忌,一次“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訽”,“基不自安,请告归。”
但是,即便如此,李善长及其心腹胡惟庸也没有就此罢休,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最终还是被胡惟庸毒死(原历史)。
综上来看,李善长是一个表面上很宽和,内心睚眦必较的人,又是一个心有怨恨就必然除之而后快的人。
除了性格,那么就要看看朱元璋和李善长有没有积怨了,很显然,积怨是有的。
1354年朱元璋在去攻打滁州的路上,李善长前来迎谒,两人相见恨晚,李善长拿刘邦的例子激励朱元璋,朱元璋甚喜。自此之后他就跟着朱元璋征战南北,忠心耿耿,多有劳功。
我们知道,之前朱元璋曾因事责怪李善长,对李善长不满,并有换相的想法。尽管后来朱元璋还是让他担任了丞相。
但是,尽管如此,毕竟之前有“换相”一说,李善长对朱元璋尽管心里稍有平衡,但是还是有所芥蒂。
等到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获罪之后,李善长“贵富极,意稍骄”,引起朱元璋的不满。李善长因病致仕,朱元璋让他在濠州监督中都的建造,这一呆就是好几年。
虽然朱元璋赐给他了很多赏赐作为补偿,但是以李善长的性格,他肯定还是心有不满。
朱元璋可能也比较懂他,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1374年,提升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他的儿子的官制。1376年,朱元璋又把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长子。
可是,即使这样似乎也平复不了李善长的怨气。因为就在临安公主大婚不久。
《明史》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疏言:“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朱元璋病了将近十日的时间,李善长连一句问候也没有,他的儿子李祺经六日不上朝,也没有告罪,这是对朱元璋的大不敬,也是对朱元璋不满的表现。结果,朱元璋就消减了李善长1800石的年俸。
从以上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善长与朱元璋的关系其实已经大不如以前,他们之间的交往总是磕磕绊绊,不够融洽,朱元璋的几次不满和对他的“敲打”肯定让他心中积怨不少。
这从他的性格以及他对待其他大臣的态度就可以推测出来。只不过,他面对的是皇帝朱元璋,因此,只能选择隐忍。但是,一但遇到好的时机,他可能就会露出自己的真面目。
而这一次就是李善长的睚眦必报,要知道此时的李善长是大明的右相之尊,如果你是大明的右相,发现左相有不臣之心,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的人当然是要去告诉皇帝了,可是李善长却并没有,不但没有,李善长直接称病不出,虽然不去帮胡惟庸,但是自己也不去阻止胡惟庸,他自认为自己可以坐山观虎斗,也让朱元璋吃吃瘪,还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和忠心,让朱元璋意识到自己错了。
可是李善长却将自己给算了进去,他是没有想到,他自己的做法有多么的不妥,很多人据此认为,朱元璋虽然承认了李善长没有参与胡惟庸案。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清楚:朱元璋虽然承认李善长确实没有参与胡惟庸案,但是,作为一个朝廷重臣却没有对这种谋逆之事进行检举揭发,这早已是罪不可恕。
这就是李善长的一次小聪明用错的地方,现在此时此刻,李善长自鸣得意,胡惟庸谋反,他不加去检举告发,而是任由其发展,想要坐收渔翁之利,这是他对朱元璋积怨已深,早已不满的表达,也是他做的最冒险的一场人生赌注。
可是李善长没有想到,输了就是九族皆死,朱元璋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
诚如陈梧桐所说:“李善长之被诛杀,固然是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产物,但是也是李善长自酿的一杯苦酒。”
...........................
很快...胡惟庸就亲自来到了李善长的府上,但是李祺在前面直接将自己爹爹说的话给说了一遍,胡惟庸并没有见到李善长,但是胡惟庸却懂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事情,李善长是不会去管的。
这让胡惟庸十分的开心,如果自己的事情,李善长不横加阻拦,那么他胡惟庸还会有什么阻力,所以这就更加坚定了胡惟庸的不臣之心。
这边胡惟庸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但是在登州府这边,朱元璋一家还在海上开启他们的浪漫。
朱元璋钓上了一条石斑鱼,而且还是个大家伙。
跟着一道石斑鱼刺身就被端了上来,谁也没有想到,一条平平无奇的石斑鱼,在床上的那位渔民手上,很快变成了一道美食。
当摆盘上桌之后,鱼头还非常鲜活地在摆动,可见这道料理的新鲜程度了。只要稍微加上一点酱油,入口那叫一个爽弹。
朱元璋夹起一起筷子石斑鱼刺身放进口中,跟着连连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嗯,嗯...好吃,好吃,真的是太鲜了...看看吧...还是咱钓上来的鱼最有价值,可以立即就吃。”
“是,是...你最厉害了,不过,钓鱼比赛的胜利是谁的鱼重,陛下,你的鱼已经被吃干净了,所以你的鱼没有重量了。”马皇后哈哈一笑。
这个时候朱元璋一愣,跟着懊悔的喊道:“哎呀,咱将这件事情给忘记了,就顾着开心吃鱼了,不过,不要紧,咱还可以继续的钓。”
不过,话刚说完,朱朗在一边抱歉的道:“爹,可能你是钓不成了,因为海豚过来了。”
“海豚?”朱元璋往前一看,果然前方来了大量的海豚,海豚很是可爱,不过,海豚来了,这海钓就钓不成了,因为海豚一来,鱼都会离开的,谁会等着被吃呀。
海豚很有意思,它们的性格很友好,而且还可以救人,虽然不是本心,但是还真的救过很多人。
为什么海豚会救人,那是因为海豚是以发出超声,再接受声波,来判断前方的对象。它们的头部皮肤和软组织中存在着特殊的机械感受器,每一种机械感受器都有单独的神经和脑部相连,因此接受了声波就能在脑中成像。
在海豚的这套成像系统下,人类是一种矮小可爱的生物,加之海豚的高智商,它们可以辨别人类对它们是否有恶意;另外,海豚救人其实是一种本能反应,它们经常在水中托举幼崽玩,落水的人在它们眼里就是无害的萌萌哒,所以它们把人类当幼崽一样托举。
就是为了玩,但是玩也能救人,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还有就是海豚喜欢跟着船跑,嘿嘿...这可不是海豚喜欢亲近人类,那是因为船航行的时候,船体周围会产生压力圈,周围会衍生出许多压力波和压力流,海豚跟着这个波和流去游动会大大减少体力的消耗,等于有了电动车,还要啥自行车啊...!
一群海豚围绕着龙骨帆船,不停的相继跳出水面,跟着追逐,很是可爱,很多皇子皇女都看得开心不已,就连朱元璋也是乐呵呵的。
不过,为什么海豚会突然来这里?
就在大家看着海豚的时候,忽然,朱标欣喜的对着前面喊道:“快看,我们的舰队回来了。”
朱元璋立即努力的向前眺望,三艘宝船在中间,十五艘福船...在宝船和福船周围,更是有各种明朝大船护卫航行,绵延数十里。
“哇...真的是太壮观了。”朱标看着前方舰队航行过去的场景,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朱标这个太子其实做的很压抑,虽然很受朱元璋看重,但朱标这个人的一生更不好过。
其实朱标非常可怜,只能呆在京城,而眼睁睁看着弟弟们驻守边疆,金戈铁马,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是建立威信和实力,威胁到中央朝廷的权威。
这其实是儒家的重大缺陷,明朝的故事,在唐代也同样上演过,李渊有三个儿子都非常能干,早起都立下赫赫战功。
但是建都长安之后,李建成被立为太子,身为太子,那就只能留在都城,不能再出去打仗,而打仗的任务就交给了两个弟弟。
而李世民在不断的积累军功,慢慢的实力膨胀,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太子被杀,这种模式看起来有些无奈,明明太子很厉害,但就因为你是太子,所以就不能出去打仗,最终反倒是引来了国家的混乱。
太子坐镇国都的制度,本身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是这个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国家刚建立,处在崇尚军功的阶段,那么太子被圈在国都就很不合适,很容易发生叛乱。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朱元璋这个人对朱标太过严苛了。朱标和李承乾一样,认为统治国家需要以仁政为主,但朱元璋这个人小心眼子,对功臣始终没有什么好的政策。
这是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矛盾的根源。朱元璋在一开始的教育中,经常会使用体罚,让朱标一看到朱元璋就怕得不行。
作为嫡长子的朱标,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皇太子人选,而且朱标的品格也很被认可。朱元璋对朱标的教育自然是无微不至,甚至连朝廷的权力都经常放给朱标,这在此前的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
朱元璋几乎为朱标清除了所有前进的障碍,但是朱元璋也让朱标落下了抑郁的病根!
........................................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878/2878786/72876928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