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 历史节点上的建奴】
虽然古楚姆汗依靠民众支持,打出***圣战旗帜,最后靠游击战打死了叶尔马克,但是再也无力抵挡沙俄的第二次进攻。
叶儿马克远征西伯利亚这一时期的俄国,虽然能够在正面击败鞑靼人,但是毕竟疲于应付,仍然需要建造长城来防范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
伊凡雷帝时期,沙俄在图拉、梁赞、别尔哥罗德、沃罗涅日等当时的边境地带都建造过长城,来抵御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入侵。
俄国人修建图拉鹿砦,防备鞑靼人。
到了17世纪,欧洲的枪炮技术和方阵战术越发成熟。
土尔扈特部骁勇善战不屈不挠,一路西迁打败了鞑靼人、哈萨克人、巴什基尔人、诺盖人。
在1643年土尔扈特汗和鄂尔勒克集中了整个部落的兵力围攻阿斯特拉罕,但是仍然在俄军的枪炮下惨败,和鄂尔勒克战败阵亡,土尔扈特部被迫向沙俄称臣。
1648年开始的乌克兰哥萨克大起义中,克里米亚鞑靼人乘着乌克兰哥萨克大举反抗波兰人的机会,被乌克兰哥萨克人请来当援军,乘机在乌克兰大肆掠奴,这以后克里米亚鞑靼人再也难以做这样的大买卖了。
在东欧草原上到处掠奴的克里米亚鞑靼人就在雅克萨战役前,沙俄两次攻打克里米亚汗国。
克里米亚鞑靼人根本不敢还击,只能放火烧毁草原,退守克里木半岛入口处的彼列科普要塞,依靠奥斯曼土耳其的帮助,用城墙壕沟大炮来防守,虽然俄军的进攻最后因为后勤补给问题而失败,但是攻守之势已经完全颠倒过来。
乌克兰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哥萨克人实力越来越强,在大篷车的掩护下,哥萨克人也能够依靠火枪和长矛在空旷的草原上打败鞑靼人了。
到了17世纪后期,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奴隶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到了18世纪,燧发枪、纸壳子弹、刺刀普及以后,鞑靼人彻底没有了任何优势。
不论是远距离射击还是贴身肉搏,都被西方军队完爆。
1735到1739年的第四次俄土战争中,俄军强行穿越了沼泽地带,攻陷彼列科普要塞,在克里木半岛扫荡了一圈。鞑靼人的骑射手只能远远地跟随,偶尔骚扰一下也是伤亡惨重,再也不能对西方近代化的军队造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其实韦总裁本人最清楚为什么宝军能对建奴,现在做到屡战屡胜。
这和大明初期的军队打蒙古人差不多。
明朝初期,朱元璋到朱棣期间,大明的骑兵有多厉害,为何能横扫当时依然强大的蒙古骑兵。
在近代墙式骑兵出现之前,敢于肉搏,纪律严明的重步兵,在大战役中,骑兵对之几乎毫无办法。
古典****时代,几乎所有霸权长期依赖的都是重步兵为主,骑兵辅助的军事力量。
如希腊、马其顿、罗马、大唐。
在战术层面上骑兵有运动优势,但在战略层面上毫无优势,长期行军由于战马的后勤压力,骑兵无法与组织严密的重步兵以同样的速度战略转移。
骑射是个被严重夸大的战术,除了蒙古、斯泰基以外,几乎所有游牧帝国主要依赖的都是肉搏的轻重骑兵,或者干脆是骑马的重步兵。
蒙古的崛起有很大偶然性,除了铁木真这个人厉害以外,确实碰到了所有农耕帝国最腐败的时候。
因为明军驱逐元朝不是靠骑兵,而是靠数量庞大,士气旺盛,有强悍肉搏能力的步兵。
根据明太祖实录,明初一支步兵队列的构成中,肉搏士兵占比高达60%,这六成肉搏士兵中,大都是用丈三,也就是4米长的大枪,其次是刀牌,其他40%的投射部队,弓弩与火铳数量3:1,组成密集阵型,与骑兵并进夹攻。
淮北劲卒,虽燕、赵精骑不及也。
至于明军骑兵,根据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明朝的战马数量也只有45080匹,精确到十位,这个数量甚至还不如南宋,朱元璋为战马还曾向岛国琉球买马。
可见明初战马紧缺到了什么程度,单靠这点战马能组成多少骑兵。
想要靠这点战马支持北伐,驱逐精骑极多的元军,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步军的因素。
明军能击败元军,主要是有数量庞大、擅长肉搏的步兵。
上幸汴梁谋取元都,七月徐达与遇春渡大河平河北诸郡,八月兵抵元都时元主已北奔遂下其城移兵攻太原,元守将廓扩帖木儿帅众来御,其锋锐甚。
遇春与徐达谋曰;“我骑兵虽集,而步兵未至,未可与战,莫若遣精骑夜劫其营,其众必乱,众乱则主将可缚也。”
达如其言,廓扩帖木儿果闻变而遁从常遇春和徐达的对话中可知,虽然此役明军是靠精骑突袭元军大营,造成元军恐慌溃败。
但管中窥豹,可见明军对步兵的依赖程度,如果步兵队没有集结完毕,就是徐达加上常遇春这样的猛将也不会让明军骑兵与元军骑兵单独作战。
在收复华北的作战中,明军骑兵对轻重骑兵数量众多的北方元军单独取得的战果寥寥,还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步骑兵相互配合并进夹攻,甚至还有用骑兵当诱饵,靠步兵突击击溃元军骑兵的战例。
而对步多马少的西南元军,明军骑兵才会大显身手,有种田忌赛马的意思。
也从侧面说明了明军骑兵对元军骑兵还是有所忌惮的。
元军骑兵依旧精锐,朱元璋也承认元军骑兵有优势,而明军步兵有优势。
元军打不过明军,是因为明军北伐华北的一系列战役中条件变了而已。
首先,这次农耕政权的明朝是进攻方而农牧二元政权的元朝是防御方。
其次,不同于以往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这次双方都有了固定的城池,在明攻元守围绕城池的争夺中,骑兵作为离合之兵作用没有以往那么大。
历史上让骑兵直冲训练良好士气旺盛的步兵阵列大都占不到便宜。
并没有什么亘古不变一直长盛不衰的军事战术,铁木真时代蒙古军的三板斧,到了明初过了百年有余,各种客观条件发生了改变,战术也不那么有效了。
最重要的,明朝是个新兴政权,明初士兵敢打敢拼,辅以大量有军事经验的将领,能良好的执行统帅的战略规划,而元朝是一个百病缠身的腐朽政权,内部互相倾轧,大量资源用于内耗,丧失了自我革新的能力,不能应对新兴政权的挑战。
所以起于淮右的朱八八集团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得以滚雪球做大。
而元朝被内战和华北红巾军搞得焦头烂额,被朱元璋抓住时机,迅速将其击溃迫使其退出华北。
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是也。
总之,明军收复汉地的作战中,主要还是靠步兵,在收复华北后,朱元璋朱棣主动出击草原的军事行动中。
至于明军赶走元军是靠火器这个说法,蒙古人早在蒙金战争中就见识到了金军使用的火器,也使用过火器,甚至还将火器传到了欧洲,元人对火器并不陌生和抵触。
而且当时明军是起义军,元军才是官军。
明初军事方面,火器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射箭的补充作用,射箭一般无法实现连射,中间必须有休息肌肉,火铳补允。
而到了后面,三连射火铳更是对射箭进行颠复。
能以步胜骑主要是纪律,元90年的草原奴隶制,让人命不值钱,明初进行类似根据地的改革和对当兵的家庭进行奖励。
这三个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到了兵不畏死,奖励分明,后勤到位,军队平等化。
元的落后的变种式的草原部落制,让天下百姓人命不值钱,活着不如死的时候,直接后果就是武力值开始暴发。
步兵使用长兵器,是可以直接克制骑兵的,一个需要队形,二个需要不要命,三个需纪律,四个需要大杀伤力的武器出现。
最最关键是有人愿做前三排的长枪死士,例如唐朝陌刀队就是步兵克骑兵,60、70斤的陌刀,一刀下去马头不存,人亦不存。
别的王朝末代,一般造反的只是一个两省,义军最后才用军事毁灭全国。
元末是几乎所有的省一起反了,黄河两岸,长江两岸,一起动乱,以致明初时中原空无一人的下场。
明朝方面士兵改配制了,非常重视火炮、火枪等,虽然射程短,但是蜜集,此时的火炮如同农村的猎枪,一枪打出去就是一大片,不存在打不中的现象,虽然不会当时就亡,但是全身流血,战力会大幅下降,之后才会和明军进行短兵交战。
而明军事也是直接继承元的,所以箭术之类,明士兵和元士兵差距不大。
明初人其实就是元人,除了元朝庭骑兵的弓箭稍高一点明初士兵外,在我看来其实的没有什么差距,不存在代差的问题。
不然也不会有元朝庭四处招降红巾军,虽然元朝庭打败了黄河南北的红巾军,但是元朝庭的损失,也是非常大的,以致兵力不足,同时还内讧,不然元朝庭不会放任陈友谅,朱元璋不管的。
因为此两支人马,也是红巾军,他们的地盘也是直接中原带黄河区。
各地义军和元朝庭最大的差距是骑兵,特别是骑兵团队的冲击与合围,撤退与掩护,士气与素质的养成等等,有较大的差距,骑兵的素养养要远远高于步兵。
但是明骑兵从后期的配置来看,也是很牛的,先有弓箭,再弩箭,再一把长铳,一把短铳,一把长枪,一把刀。
和蒙古骑兵比起来,有差距,只要毅质力强一点,虽然打不过,但是死不了多少人。
大家差距都不大了,所以除了土木堡事件,基本上大明和蒙古,谁也对不付不了谁,明可以出塞,但是出不远。
但是明军对上满人这个时代就完了,因为努尔哈赤继承的是大明军队的军事制度,同时与继承了草原上的骑兵制,再加上朝庭没钱和文人干军政。
满人在军事方面的确已经比久未曾改革的明军先进的多了。
明初骑兵很强,但没有强大到能随意横扫蒙古骑兵的地步。
明初北伐胜利的原因不在单纯骑兵的强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将领,这是第一重要的因素。
明初可谓名将闪耀,从第一代徐达到第二代蓝玉,其下常遇春朱文正傅友德郭英耿炳文,都是有勇有谋之将领。
朱元璋和朱棣本身的军事水平也极高。
宋末财政中心已经转移到江南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粮食多了人口就多了,兵源也充足,经济中心也在南方,税收和贸易比北方强得多,打仗打的就是钱,明军后勤很充足,徐达出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这是北伐能胜利的重要原因。
冷兵器时代,在武器不存在代差的情况下,士气极为重要,明初兵锋正盛,都是百战出生,并且代表着正义和人民,面对腐朽且不得人心的蒙古人,首先信心就有了,士气就高了,优势时所向披靡,劣势时岿然不动。
一场大战的胜利有着很多很多的因素,战术指挥,兵器先进与否,后勤是否足备,士气如何。
并不单单取决于骑兵部队的战斗力。
本来建奴在没有宝军出现之前,也是士气如虹的。
建奴在辽东连战连捷,毫无对手。
可遇到了强大的宝军,不断被重挫。
更可气的是,建奴从上到下都能感觉到,每一次他们与宝军大战,都能明显的感觉到宝军又增强了许多。
这一点,甚至是韦宝也始料未及的。
韦宝没有想到,自己用温室培养出来的政权,一点都比枪林弹雨,腥风血雨中出来的政权差劲。
聪古伦格格一回到义州城,就迫不及待的想向父汗说自己对于宝军的看法,想劝父汗再也不要动与宝军为敌的念头了。
可谁曾想到,等着聪古伦格格的却是努尔哈赤已经卧床昏死过去的景象。
“父汗!”聪古伦格格一看到努尔哈赤苍白如纸的脸色,就哭的差点昏过去。
皇太极早已经有预料,连忙抱住了妹妹,皇太极很疼爱聪古伦格格。
其他的大老爷们们,也暗暗感伤。
聪古伦格格不回来还好,他们不至于那么伤感。
但是一个小女儿对老父亲的依赖之情,这是非常能牵动人心的。
弄得在场的人人都觉得鼻子发酸,眼圈发红。
“娘的,我这就带人出去与宝军血战到底!”暴怒的莽古尔泰忽然怒吼了一声。
莽古尔泰的这一吼,让许多被宝军打的寒了心的建奴将领又热血上涌了。
建奴似乎有健忘症,总是只记得他们风光的时候,战果辉煌的时候,而忘记被宝军按在地上胖揍的时候。
随着不少建奴将领都抽了刀。
皇太极知道场面将再度失控,知道凭着自己的威望,或者凭着代善的威望,都很难压制这些人的冲动,万分焦急。
别说让代善压制这些人,代善随着大家一起哭,一起吼,也已经失去了理智了,也拔了刀子在手,要带兵出城找宝军血战一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平息心中的怒火。
建奴将领当中,似乎也就只有一个皇太极是比较冷静的人,比较能够运用智慧审时度势的人了。
其他的谋士们,则因为都汉人,毫无话语权,在努尔哈赤奄奄一息的状态下,他们是不敢说话的,更不敢阻拦。
宁完我、鲍承先和范文程等明白人都很清楚,出去就是死路一条!
他们甚至想好了,你们这头带兵出城找宝军作战,我们那头就冒死逃走,只要能逃出义州城范围,要么往蒙古逃,随便投奔一个蒙古部族,要么干脆回去投降宝军,总之比在这里跟你们建奴一起去赴死要强。
范文程自然是不敢跑去找宝军的,范文程连韦宝的面都见不着,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得罪那个朝鲜女人,也不知道那个朝鲜女人到底是不是韦宝的女人。
“大家先静一静,拼命已经解决不了问题。”皇太极大声道。
“你别再说废话了!什么能解决问题?躲在这里当缩头乌龟能解决问题?”莽古尔泰怒道。
“就是,如果我们现在连几千宝军骑兵都不敢应战,我们还拿什么守卫大金国?”阿敏也道。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都说不当缩头乌龟,要找宝军再决一死战,护送大汗回沈阳城去,只有沈阳城才有好的医疗环境。
聪古伦格格忽然擦了擦眼泪,站起身对莽古尔泰道:“阿哥,你能听我说几句话吗?”
虽然聪古伦格格一直是跟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长大,聪古伦格格在众多阿哥当中与皇太极的关系最为亲密,但其他的皇子也都很喜欢这个娇美可爱的小格格。
莽古尔泰的火气稍微下去了一点,疑惑道:“聪古伦,你该不是想帮宝军说话,扰乱军心的吧?”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657/2657047/547854384.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