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的大明新帝国大结局 > 第一八八章 阶级利益

第一八八章 阶级利益


  杨章德躬身行礼说道:“章德愚昧,至今仍然不能完全明白殿下的意思,还望殿下能明示。”

  朱瞻基却笑了笑说道:“这件事不急,等从东瀛回来再告知你也不晚。今日特意见你,是想让你代我到武当走一趟。金顶落成乃是武当一大盛事,去年我曾答应了玄真会去金顶一趟,不过现下出征在即,各方兵马调配都需我亲自出面,所以让你代我走这一趟。”

  武当金殿可谓是这个时代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准。

  金殿坐落在湖北省武当山天柱峰顶端,是一座鎏金铜亭,全部为大型铜铸件。其高5.54米,宽4.4米,深3.15米,整个大殿均为铜铸鎏金,造型壮观华丽,纹饰繁缛,光彩夺目,殿内宝座、香案和陈设器物,均金饰。

  由于金殿在铸造时似已考虑到构件的膨胀系数,构件装配比较严密,而且成吨重的铸件用失蜡铸造法铸造,然后运至峰顶进行装配。

  一直到后世,这个金殿依旧保存完好,让人能清楚地看到六百年前的精湛工艺。

  杨章德精神一振,虽然新婚燕尔,但是他出身武当,哪怕被驱逐出了武当,却也一直将武当当做自己的家。

  如今能够衣锦还乡,这件事比新婚妻子更能让他心动。

  他躬身问道:“此行殿下可有何方略,章德也好见机行事。”

  朱瞻基对武有亲近之感,是因为他前世就是湖北襄阳人,也曾经到武当去过几次,对那里的道家文化沉淀有着很深的向往。

  不过他现在肯答应玄真,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想在如今的儒释道三教之间故意做出一种偏重的态度。

  当今民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除了自己的祖先,然后就是儒释道三教占据了民意。

  在朱瞻基看来,道家的哲学主义思想,在管理一个国家的时候还有一些用处。而且道家在医学和化学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

  而儒家这种显学,更是所有人已经融入骨子的研究学问的方法和渠道,在没有更好的取代方法之前,根本是动也不能动。

  只有和尚们,是朱瞻基一直深恶痛绝的。因为佛教传扬的教义主要思想,就是不争与往生。

  这种思想在古代君王的眼里,可能是有一些用处的,但是在朱瞻基看来,却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但是为了现在整个西南的佛教势力都非常庞大,虽然中原和佛教和西南的佛教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他们之间的许多教义却是想通的。

  所以朱瞻基也不能在没有登上王位,没有把握控制西南之前,着手对付佛教。

  被元朝统治了近百年,作为元朝的国教,佛教在这个时期虽然经历了从朱元璋,到朱棣,他们的抑佛阶段,但是佛教的势力依旧很大。

  朱瞻基做出这种偏重,也是做给所有人看的,让所有人知道,他这个帝国的继承人更喜欢道教而不是佛教。

  听到杨章德的问话,朱瞻基笑道:“所有事宜我都已经交待了玄真,你代表我出席武当盛典,只要自始至终表现的恭恭敬敬就好。”

  这趟任务如此简单,也让杨章德更感轻松,他试探问道:“那微臣是否可将娇妻带上,武当也是微臣长大的地方……”

  朱瞻基哈哈笑道:“倒没有想到你也是个多情种子,竟然还能想到带妻子去度蜜月,顺带衣锦还乡。孤准了!不过,你可不要误了行程,我最迟四月十五就会动身,那个时候,你要是没有回来,就自个赶去东瀛吧!”

  虽然杨章德没有听明白什么是度蜜月,却也知道朱瞻基答应了他的要求。大喜说道:“臣绝不会因私废公,误了行程。”

  这话只是一说,从应天府到武当山虽然路途不近,但是一路都是水路,可以直接从应天府坐船到武当山脚下。

  大队人马出行,这一天走多少行程,在哪里投宿,吃食,都是事先都安排好的,绝不会误了行程。

  打发走了杨章德,朱瞻基望着杨章德魁梧的身影消失在视线里,才吩咐说道:“去将户部今日呈上来的物资筹集进度抽出来,我午后要看。”

  孙林躬身应道:“是!”

  正待转身,却听朱瞻基又问道:“你觉得杨章德此人如何,能否担当勋贵搅屎棍这个角色?”

  孙林顿了一下身子,沉吟了一下才说道:“我对此人了解不多,不过从资料上面分析,此人寡情薄意,残暴凶狠。殿下既然能看中他,自然也能帮殿下把勋贵阵营给重新梳理一遍。”

  朱瞻基摇了摇头笑道:“你不是李亮,也当不了李亮,就不要学他那套拍马屁的功夫了。好好做事,用心做事,你以后的前途不会比他低。”

  给杨章德结一门失势的勋贵亲事,不仅仅是为了扶持杨章德,更是朱瞻基想要利用杨章德将目前已经固化的勋贵阶级搅散。

  自朱元璋立国,他对勋贵的手段不能说是错误的,只能说手段太激烈,吃相太难看。

  朱棣为了标榜自己的仁慈,对勋贵就格外优容一些,导致了大明如今的勋贵阶级迅速膨胀。

  虽然这个阶级对如今的大明来说还不算什么负担,但是跟朱家的王爷一样,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大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不是哪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体制的问题。首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爵位的继承,都是世袭制的。

  一人为公,子子孙孙就为公爷,躺在祖辈的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

  明中期,宗室受封人数不断增加,禄米成为明政府的沉重负担。

  而藩王也竞相非法占田,少者几千顷,多者数万顷,减少了明政府的赋税收入,激化了社会矛盾。

  万历以后,为解决这些矛盾,朝廷被迫开放宗室出仕的禁令。允许镇国将军以下参加科举考试,以期宗室自养,而不再寄生食禄,但这些人已经完全腐化,收效甚微。

  所以,朱瞻基在期望从一开始就改变这种发展趋势,先生对勋贵收紧绳索,让他们不至于快速腐化,等他登上大宝,改革勋贵制度,就会成为重要的施政方针之一。

  杨章德这个人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他出身微末,根本不懂得勋贵的世界。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想要让他发挥作用,就必须要让他融入这个世界。

  让他变成勋贵,他才能知道勋贵阶级里面的各种内情,这把刀用起来,也就会更加锋利。

  回到兴庆宫,朱瞻基在浴室洗了一个澡,这才神清气爽地前往谨身殿,陪同朱棣共进午餐。

  今日朱棣又在谨身殿举行经筵。经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自汉唐以来就有,在宋发展到极致。

  朱元璋和朱棣虽然继承了宋代的经筵传统,但是其实并不是太重视。经筵初无定日,亦无定所。

  基本上每个月举行一到三次,大多数时候都是由皇太子朱高炽主持。

  朱瞻基现在身具实职,参加的次数少。倒是几个小家伙,比如朱瞻墉他们,每次都被他叫上。

  对于一个还没有建立完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君王来说,经筵的确有一定的洗脑和促进作用。

  但是对朱瞻基这个老油条来说,他的思维已经定型,这种经筵,在他看来就是无聊的思想灌输。

  经筵的诞生,其用意在使帝王的讲学不致间断,以收持之以恒之效。

  这是一种特殊的帝王教育制度,经筵的最终目的是革君心、正君心,是一种道德教育。

  同时,这也是一项政治制度,和历代谏官制度、宰相制度、封驳制度、史官制度一样,是对皇权的制约,强调道统高于政统,利用天道制约皇权的无限膨胀。

  所以,朱高炽重视经筵,让他备受文臣推崇。

  而朱瞻基自小不喜儒学,偏爱武事,也是文臣们对他最为不满的一点。

  除此之外,所有人再也挑不出朱瞻基的半点不好。

  来到谨身殿,今天的经筵也已经到了尾声,朱瞻基看到原本是首辅的解缙,这个时候不顾脸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上旁听。

  见到朱瞻基进殿,他云淡风轻地向朱瞻基笑着点了点头,收回了目光,眼睛又看向了正在高谈阔论的杨士奇。

  众人看到朱瞻基进来,都是微微颔首,以示尊重。

  而几个小家伙看到自己的大哥,脸上却开心了起来。他们很清楚,朱瞻基的到来,也就预示着他们的解放。

  坐在高台上的朱棣见到朱瞻基进来,抬手示意停下,杨士奇这才停下了演讲,向朱瞻基点了点头。

  朱棣笑道:“今日唐宫宦官史就到这里吧。唐代藩镇,宦官的确是导致大唐衰落的主因,我们当以史为镜,以明事理。今日就到这里,由太子在武英殿主持宴席,款待诸位爱卿。”

  众人听到朱棣这样说,纷纷起身拜别:“臣等告退!”

  行礼之后,朱瞻墉们几个小家伙就活跃了起来,纷纷上前跟朱瞻基这个大哥打招呼。

  却听朱高炽说道:“今日一席长论,你们几个回去后都给我写一份心得,明日交于我。”

  一听这话,几个小家伙的脸登时就垮了下来,却也只能乖乖跟朱高炽行礼应是。

  朱高炽这才轻轻拍了一下朱瞻基的肩膀说道:“出征在即,你俗务繁忙,我不要你每次参加经筵,但每次的抄录,你也一定要都看过才好。”

  朱瞻基也行礼说道:“孩儿遵命。”

  他这才点了点头,在两位内侍的搀扶下,率领群臣前往武英殿。

  人都走了,大殿里只剩下了朱棣和朱瞻基爷孙两人和一些内侍,朱棣这才又说道:“今日接到刑部禀告,丘家满门除了两人在途中病逝,剩余三百一十三人全部送抵应天府,你想好该如何处置了吗?”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丘长青为一己之私,陷害我与父王之间关系,此心可诛。不过丘家毕竟曾是国朝显贵,与大明有功。依孙儿之见,当迁徙丘家至奴儿干都司,以示惩戒。”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只凭你的意见,就知道你是经过深思熟虑了。丘长青虽可恶,但丘福毕竟曾是朕之肱骨,若因他一人之恶,牵连其他人,朕心也不忍。”

  朱瞻基说道:“孙儿不在乎被泼污水,只在乎当日父王病重,到底是旧疾还是有人有意下毒。可惜当日参加宴会之人众多,各种食材又是宫中置办,至今尚无头绪。”

  朱棣厉声说道:“所以丘长青不死,难以畅我胸怀,若人人都敢对我朱家儿孙下手,那这天下哪还有体统!”

  而在应天府金川门内长青坊的一处普通宅院中,已经像老鼠一样躲藏了一个月的丘长青,彻底感受到了与皇权作对的艰难。

  这一个月来,他根本连面都不敢露,因为他只要一出现,作为一个陌生人,就会受到街坊的注意。

  大明的保甲制度,让他根本没有任何生存的土壤。现在的他不仅不敢再露面,还彻底沦落成了汉王手里的一枚棋子。

  他原以为他能超脱汉王的势力范围之外,游离于汉王与太子势力之间,为自己,为丘家博一个前程。

  但是现在才发觉,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天下虽大,却莫非王土,跟皇权的斗争,他被拴住了整个手脚。

  现在,他不过是一个瓮中之鳖,再也没有了一开始的意气风发。

  而在应天府的另一个角落里,冯小年和姜万利,包括褚松,在其他人都已经放弃的时候,依旧还在追查这丘长青的踪迹。

  杨章德晋升为指挥佥事,对他们的触动是最大的。论资历,杨章德只比年纪最小的姜万利深,但是因为博得了殿下的青睐,又立下大功,立刻就变成了他们的上官。

  这种身份的转变,对他们的触动是最大的。

  特别是褚松,虽然在杨章德的婚事上,他立下了些许功劳,但是依旧功不抵过。

  他也是最想抓住丘长青的人,希望能将功补过,重新获得朱瞻基的青睐。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530/2530196/41500496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