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军工帝国免费阅读 > 第五卷 第五章 堡垒之争

第五卷 第五章 堡垒之争


  孙承宗在辽东的功绩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赞扬他修筑的宁锦防线顶住了后金铁骑,使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得寸进;有人批评他用巨额的军费修筑毫无作用的堡垒,不但没有收复辽东,反而为后面祖大寿和洪承畴的被俘埋下了祸根。

  孙承宗在辽东的是非功过暂且不去说他,因为那都是崇祯朝的事情,现在是崇正朝,他已经不用承受辽东失守的罪责了,在崇正朝辽东就不可能失守!

  现在孙承宗考虑的不是守住宁锦防线的问题,而是收复辽东全境的问题,早在崇正二年十一月,朱慈炅就令孙承宗趁皇太极主力绕道蒙古草原偷袭京师,派人偷袭广宁,结果竟然真的不费吹飞之力收复了广宁全境。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广宁已经被他经营的跟铁桶一般,再也不用担心被后金给打回去了,他不禁又将眼光瞄向了前方。

  孙承宗的辽东攻略总结起来就四个字,那就是:堡垒推进,至于这个堡垒推进对不对,现在还真不好评价,因为宁锦防线并不是被后金攻破的,而是洪承畴和吴三桂拱手送给他们的。

  要说用堡垒对付骑兵,这个方法是绝对没有错的,骑兵本来就不善于攻城,你就是号称无敌的后金铁骑跑去进攻堡垒也只能跪。但战争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并不一定要攻破堡垒才能赢,别人也可以不攻。

  为什么不攻也能赢呢?这里先卖个关子,先说说孙承宗现在在干什么。

  孙承宗的战术如果说通俗一点,那就是:修碉堡啊修碉堡,修到你头疼,修到你吐血,修到你不得不来进攻我的堡垒!

  现在他自然是在修堡垒,崇祯朝这个时期祖大寿是被他派去修大凌河堡去了,结果被皇太极围了三个月,粮尽援绝,不得不诈降脱身。

  历史的惯性是惊人的,这会儿被派去修碉堡的又是祖大寿,不过这次修的不是大凌河上的大凌河堡,而是双台子河上的双台子堡。

  大凌河堡位于锦州附近,也就是现在的锦县,现在广宁都收复了自然不用再去修后面的大凌河堡了。双台子堡则是现在的盘锦市双台子河区,正是从广宁去往沈阳的第一站。

  崇祯朝那会儿明军是缺粮少人,连主力都要去屯田,能跑去大凌河堡的明军不到五万,修城墙都要自己动手;现在的明军却是兵精粮足,能调动的军队大概有十万左右,而且西北那边的贼寇不断押送过来,连修城墙都不用他们自己动手,孙承宗一口气招来五万民夫,可劲的造。

  五万人使劲修,还有十万人在一边帮忙,那城墙的进度之快可想而知,等皇太极收到消息的时候,城墙都修的差不多了!

  大凌河堡只圈去几十里地皇太极都气的跳脚,马上前去攻打,双台子堡可是一下圈去几百里地,他能不去吗!

  而且孙承宗那货可是修碉堡修上瘾了,你如果不去管他,他能把碉堡一路修到沈阳来!

  此时皇太极已经仿照明制组建了吏、礼、户、兵、刑、工六部,而且六部的负责人全是年轻的贝勒,他们都直接受皇太极领导,皇太极在巩固权力的道路上正稳步推进,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等人的权力则被进一步虚化和削弱。

  皇太极正需要一场大胜来为他的集权正名,这双台子堡修的可谓恰逢其时,他收到消息以后立马征调大军,准备进攻双台子堡。

  这次皇太极征召了包括蒙古骑兵在内近十万大军,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从沈阳出发,竖日便渡过辽河,拉开了双台子河之战的序幕。

  孙承宗听说皇太极来了,立刻命祖大寿率四万人马留守双台子堡,其余六万人马则进驻后面的西平堡和镇武堡,与双台子堡互为犄角,抵御后金的进攻。

  孙承宗认为皇太极又会像以往一样,傻乎乎的跑去攻城,地雷已经给他埋好了,双台子堡的城墙下面,里三层外三层埋满了地雷,手雷也给他准备好了,祖大寿手下的四万人马几乎人手一颗手雷,只要皇太极跑去攻城,管叫他哭爹喊娘!

  皇太极傻吗?皇太极当然不傻,他不但不傻,还很聪明,每次作战都极讲谋略,各种计策层出不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帅。

  像他第一次偷袭京师的时候,首先是埋伏在三屯营和遵化之间,准备偷袭支援遵化的山海关守军;而后又安排内应,趁乱偷袭遵化;而后又直扑京师,想调动大明军队跟着他指挥棒跑。要不是遇到朱慈炅这个穿越而来,能未卜先知的妖孽,他那一次就能打得明军落花流水。在崇祯朝他可以用同样的手法,伏击干掉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又夺取了遵化及附近所有的城池,还阴死了心腹大患袁崇焕!

  这么聪明一个人,知道大炮和手雷的威力之后,自然不会再傻乎乎的跑去攻城,他这次换了个战术,名曰:围点打援。

  他首先令贝勒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兵五万,绕道双台子堡之后,屯于西平堡和双台子堡之间,切断双台子堡与明军之间的联系。然后亲率五万大军环绕双台子堡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道一丈多高的墙,将个小小的双台子堡围得如铁桶一般。

  明军万万没料到皇太极会出此狠招,城中的祖大寿吓了一大跳,他作了几次试探性的突围,都被皇太极杀了回去,无奈之下,只好坐困愁城,盼着援兵来救。还好现在大明钱多,大军一般都带着一个月的粮草,要不他就该发疯了。

  孙承宗听闻皇太极这样搞,气得差点没一口老血喷出来,修建堡垒就是不想和后金铁骑打野战呢,这下倒好,你要么不去救援双台子堡,要去救援双台子堡就必须和皇太极打野战!

  双台子堡里面可有四万明军和五万民夫,怎么可能不去救,孙承宗无奈之下只得下令让广宁总兵满桂各留五千人马把守西平堡和镇武堡,剩下的五万人马集结起来,前去救援双台子堡。

  这下可上了皇太极的恶当了,他不但在西平堡和双台子堡之间囤积了五万人马,更是暗藏了四十门自制的红夷大炮!

  满桂也是个猛的不能再猛的猛人,他可不是文官出身,也不是世袭武将,而是从一个小兵一步步杀上来的,他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砍死过多少敌人了,打起仗来也是身先士卒,不要命的往前冲。

  崇祯朝那会儿就是因为他太猛了,在皇太极第一次偷袭京师时,他竟然率军与后金铁骑对冲,结果一战满身是伤,二战兵败身亡。

  这次虽然不是京师保卫战,他同样没逃脱一战满身是伤的命运,他刚一率军冲上去,便被红夷大炮轰的七晕八素,随后德格类、岳托、阿济格率军猛冲上来,围着他就是一顿猛砍,把他砍的浑身是伤。

  还好西平堡离战场不远,满桂一发觉不对劲就下令全军速速退回西平堡,他自己则带着亲卫在后面断后,这才避免了全军覆灭的悲剧,就这,最后逃回西平堡的明军也不到三万人,这一战明军可谓伤亡惨重!

  消息传回山海关,孙承宗知道坏事儿了,皇太极竟然在军中暗藏了红夷大炮,就算他把蓟州镇、山海关还有宁远所有守军都派上去,都不一定干的过皇太极那十万大军啊!

  怎么办?祖大寿那儿不去救援是不可能的,孙承宗无奈之下,只得派人急报京师,向皇上求助:皇上,您不是说正在造新型火炮吗?要不先给辽东军发个百来门吧,皇太极那埋伏了几十门土炮,差点把总兵满桂都给轰死了!

  朱慈炅收到急报,鼻子都差点气歪了,心说:“皇太极啊皇太极,你能不这么操蛋不,我这刚想着找孙承宗商量怎么收拾你呢,你就打上门来了,就不能给人点时间准备啊?再过几个月打过来会死啊!”

  当然,他不是神,只是神棍而已,皇太极是不可能被他在心里念几句就念走的,要想让皇太极退兵,唯有真刀实枪的上去干。

  要说现在还真不是跟皇太极干仗的好时机,西北那边正处在关键时刻呢,这榴弹炮也刚造出来三十门,新兵也刚刚才开始训练,怎么办,让十五万新兵上去干吗?开什么玩笑,皇太极手下的后金铁骑可不是农民起义军,你派操练都不到一个月新兵去跟人家干,那简直就是送菜,分分钟有可能被人家团灭。

  祖大寿那是不得不去救的,虽然说崇祯朝那会儿祖大寿最后也投降了满清,但朱慈炅对他并没有多大意见。洪承畴、左良玉、吴三桂那都是不战而降,可耻!但这祖大寿却不一样,他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投降的,真的不能怪他。

  像大凌河一战,祖大寿率领三万明军困守孤城,援尽粮绝,城里总共才四五天的粮食,他却坚守了三个月,最后实在扛不住了才投降的,而且是诈降!

  只有四五天的粮食啊,怎么坚守三个月?这是一个悲壮、悲惨甚至是凄惨无比的场景,祖大寿的忠诚仅次于那些宁死不降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比那些宁死不降的人还惨!

  祖大寿是怎么靠四五天的粮食坚守三个月的,很简单,粮食没有了他就吃战马,战马没有了他就吃......,不说了,反正最后祖大寿实在熬不住了,才出城诈降的,这个时候城中只剩下一万多饿了只剩皮包骨头的明军,其他的明军和平民都......不见了。

  不管怎么说,朱慈炅是不可能让这样的悲剧再重演的,他正要孤注一掷,派出仅有的五万京营精锐,徐光启却是来求见了。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321/2321502/38646433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