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大结局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太武之治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太武之治


  西北方的北凉和吐谷浑,一直坐观宋魏相争的成败,然后再选择自己的立场,到了431年,随着西秦和胡夏的覆灭,刘义隆也铩羽南归,显然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8月7日,沮渠蒙逊派儿子沮渠安周,前往北魏充当人质,以表明归附的忠诚态度。

  相隔没几天,慕容慕璝派顾问官到北魏呈献奏章,表示愿意献出之前俘获的胡夏皇帝赫连定。

  不管二人以前是什么态度,对北魏有什么看法,对年轻的拓跋焘又持何样眼光,此时,无论北凉还是吐谷浑,都被北魏的军威震慑到了,唯一要做的只是和对方保持友好关系,以躲开兵戎相见的命运。

  拓跋焘正在休兵养民,对此当然表示欢迎,先是在平城直接向吐谷浑的使节宣读诏书,任命慕容慕璝为最高统帅、封西秦王,接着郑重地选派使节向北凉报聘。

  北凉的实力到底比吐谷浑要雄厚得多,沮渠蒙逊更是纵横河西三十年的大佬级人物,拓跋焘不敢怠慢。

  崔浩推荐了政府行政官李顺担当此次出使北凉的使节,拓跋焘于是擢升李顺为祭祀部长,带着诏书前往任命沮渠蒙逊为高级咨询官、西域羌戎军区司令长官、凉州州长、凉王,采邑包括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金城、西平七郡。

  封爵诏书是这么说的:“凉王的盛衰存亡,命运与大魏合为一体,同升同降,北至荒凉不毛之地,南至上庸、岷山,西至昆仑山,东至河曲,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发生叛乱,凉王应立即讨伐,以辅佐皇家。凉王可以设立文武百官,代表皇帝执行任命,还可树起天子旗帜,无论出入都可戒严净街,依照西汉初期各亲王特权的前例。”

  沮渠蒙逊未必对这种待遇十分欢喜,但能和北方霸主和谐相处,总是不错的开端。

  北魏发展到这个阶段,拓跋焘大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刘宋暂时构不成威胁,后方的两个国家也都俯首称臣,短时间不会爆发冲突。

  但拓跋焘到底还是不肯休息,军事外交工作处理妥当,开始专心打理内政了。

  内政工作比对外征伐并没有轻松到哪里去,好在北魏名臣不少,在这方面起了不小的辅佐之功。

  拓跋焘也是明白人,于9月13日,加授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历史上第一个柱国大将军),擢升左高级国务官崔浩为宰相,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为最高监察长,以表彰三人的功勋,勉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

  长孙道生是长孙嵩的侄子,不但家族背景显赫,个人修养也极是了得,生活中节俭惯了,一个熊皮做的遮泥障(用来遮住马身),数十年不曾换。

  拓跋焘曾让皇家乐队做一首对百官的赞歌,提到朝中的这三个大佬时,这样说:“智如崔浩,廉若道生。”

  十几天后,拓跋焘在崔浩等人的建议下,在国内下发诏书:“而今两个盗匪集团,分别被击败消灭,我们将暂时停止战争,发展文化教育,完成从前被忽略的事,物色民间的智士贤才,建设国家。”

  北魏的制度虽比不上汉人王朝那么成熟,但人情是无论如何都免不了的,招才令下达之后,当然还是以官宦家族举荐的人才居多,李顺的堂哥李灵,和崔浩的外甥卢玄,就是此时被提拔起来的。

  几个月下来,各州保荐的人才多达数百人,拓跋焘依他们各自的能力分别委派官职。

  当时崔浩打算严格执行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辩明官员的出身和姓氏高低,卢玄劝他说:“创建新制度,改革既成的规章,都必须把握适当的时机,欢迎这项决定的,能有几人?应三思而行。”

  崔浩骄傲惯了,只要是认定的事情,就非做不可,而且容不得半点批评,拒不接受外甥的提醒,最后果真因此得罪了许多人。

  之前因为过于锋芒毕露而得罪鲜卑人,这次实行九品中正制,则又得罪了大批汉人,崔浩的智商当然是极高的,可这情商就略感抱歉了。

  鲜卑人都是游牧出身,富贵不过两三代的事,所谓的等级影响并不太大,而汉人则不同,长久以来形成的尊卑观念,可谓根深蒂固。

  北魏政权之所以吸引许多汉人中的有识之士前往报效,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北魏是个胡人政权,并不看重家族等级,这也是相比汉人政权(东晋、刘宋)最大的优势。

  寒门家庭的许多人才,在南方是绝无可能有出头之日的,相反,他们在北方却能做得风生水起,左右逢源。

  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许多人心里,也许已经把自己早年的悲惨命运忘掉了,渐渐相信了眼前的景象,认定自己也是豪门。

  然而一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突然打在他们头上,国家竟要严格界定家族等级。

  或许被贴上标签也不影响既有的成就,但这种遭人指指点点的待遇,显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希望得到的,尤其那些满怀信心想要上位的人,九品中正制无疑切断了他们的上进之路。

  崔浩出身名门望族,加上备受皇帝信赖,他当然不担心受到挑战,这是明显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九品中正制在确立之初,虽是比较有效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但经过这么多年演变,基本上就变成了寒门名门的分水岭,就像是食品厂里的盖章,这块猪肉是甲类,那块猪肉是乙类,甲乙老死不相往来,且面临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崔浩的出发点或许因为是看到了北魏国内的混乱政治,想要加之以秩序,可惜这次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除了广泛招集人才和实行九品中正制,拓跋焘还亲自主持了法律改革。

  拓跋鲜卑虽然活跃了很长时间,但其实从拓跋什翼犍出任酋长以来,才开始制订法令。

  拓跋什翼犍在西西晋首都洛阳待了很长一段时间,耳濡目染汉人的先进制度,回到部落之后,就依葫芦画瓢,制定了几项简单粗暴的法令:“谋反叛逆,诛灭全族,其他死刑犯可以缴纳金钱马匹赎罪,杀人凶手允许赔偿死者家属牛马棺材,私下和解,偷盗官府财物,赔五倍,偷盗私人财产赔十倍。”

  当时的四部总监共同在公堂上听取诉讼,当场做出判断,随时结案,从没有羁押囚禁、拖延不决的痛苦。

  等到拓跋珪进入中原,因不满刑法的严峻和审理的琐碎,让人进行了部分删改。

  遗憾的是,拓跋珪晚年开始变得昏庸暴虐,刑法也变得更加残酷,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之后的拓跋嗣忙于军政,疏于法律的维护和监督,基本上延续了道武帝的传统。

  现在拓跋焘也要进行改革,让崔浩重新制定了法令规章,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删除四年五年有期徒刑,增加一年有期徒刑;

  用巫术符咒害人的,背上绑羊,胸前抱狗,投入河川溺死;

  阶级在九品以上的官员犯法,可以用官爵赎罪;

  女人被判死刑时怀孕的,等她生下孩子,过一百天再行斩首;

  各级官府大门左边设立登闻鼓,让有冤屈的人擂鼓申冤。

  这几项改变相比之前的法令来说,可谓质的飞越,崔浩到底是博览群书的教授级人物,又有政治手腕,为北魏的良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工作经,太%太武改革进展顺利,国内风气为之一变。

  432年3月28日,慕容慕璝按约定派人把赫连定送往北魏,拓跋焘亲自下令将其斩首,终于了却另一桩心事。

  慕容慕璝除了献俘以外,还让人带了一份奏章,上面说:“我生擒了叛贼,把捷报呈献陛下,陛下赏赐的爵位和官阶,虽然崇高,但疆土并没有增加,车辆旗帜虽有荣耀装饰,可是财物上并没有奖励,请俯察下情。”

  拓跋焘强忍怒气,把这一奏章给官员们传阅,让他们讨论如何回复,大家都认为:“慕容慕璝的功劳,不过是擒获赫连定一人而已,塞外人民都已归附吐谷浑,想不到仍然贪得无厌,不可许诺。”

  拓跋焘于是下诏:“西秦王所攻克的金城、枹罕、陇西等地,我同意永久归你,作为你爵位的采邑,何必再增加?西秦王既是诚心归附,我们赏赐的绵布绸缎,依照你所派使节前来次数的多少,临时调整,并不是只赏这一次,以后就没了。”

  慕容慕璝才不信这番鬼话,虽然仍表示感激,但与北魏的关系也渐渐平淡。

  在拓跋焘心里,估计也看不上青藏高原那块地,所以吐谷浑的态度注定只是马桶里的水,一冲便没了,不留半点痕迹。

  实际上此时的拓跋焘,正密谋讨伐北燕,就算吐谷浑公然撕破脸皮,也没心思理会了。

  北燕这种奇怪的国家,能在辽东屹立那么多年,也着实不易,拓跋焘这些年不是打柔然就是打胡夏,又或者和刘义隆玩“南征北伐”,总之鲜有精力顾及北燕,这也让冯氏家族仿佛住进了桃花源一样。

  可惜这世上从没有桃花源,中原基本平定,意味着北燕的好日子就要走到头了。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302/2302153/35919237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