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57章 布局开始

第457章 布局开始


提起孟子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

    义。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孟的仁义思想,可以看做是儒家的核心所在。

    但是,如果将孟子和朱元璋联系在一起,大家会想到什么呢?

    答案是,民贵君轻。

    曾经因为这句话,老朱一度将孟子撵出了文庙。

    虽然后来又将孟子请了回去,但双方之间的矛盾人尽皆知。

    所以目前大明有个潜规则,在官方场合尽量避免提到孟子。

    实在避不开,也要尽可能淡化‘孟子’本身的存在。

    说白了,只提思想,不说思想来自于谁。

    自大明周报创刊以来,大多数先贤都被单独点评过,唯独孟子没有人敢碰。

    原因大家都懂。

    现在突然出现大量关于孟子的文章,只要不傻都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是在试探朱元璋的底线。

    自方孝孺和解缙重提,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没有遭到老朱的打击,很多人就产生了一些想法。

    酝酿了这么久,某些人终于忍不住,开始做进一步的试探了。

    相关文章发表之后,朝廷依然没有任何表示。

    文人群体都喜笑颜开,形势真的变了,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已经有人忍不住提前开始庆祝。

    有些稳重的,则已经做好了继续试探的准备。

    看看太上皇的底线到底在哪。

    对于这种情况,方孝孺却充满了担忧。

    就算太上皇的想法有所改变,可你们也不能像今天这样骑脸输出吧?

    换成任何君王,都无法忍受权威被挑战。

    更何况是乾纲独断的洪武皇帝。

    恐怕要不了多久,打击就会接踵而至。

    自己率先重提‘公天下’思想,真追究起来少不了被清算。

    那些人恐怕不只是为了试探太上皇,还想借助此事来打击自己,从而打击唯物学。

    他知道,自己被别人利用了。

    可事情已经由不得他。

    与之相反的是,解缙非常高兴。

    当陈景恪询问他的看法时,他乐观的表示,这才是真正的尊崇先贤思想。

    太上皇是心怀天下的君主云云。

    陈景恪叹息一声,说道:“朝廷准备派人去南洋担任督学,指导监督各藩属国的文教工作,我准备举荐你担任此职。”

    解缙的表情顿时僵住了,过了好一会儿重归平静。

    竟然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抗议,而是说道:

    “为了保住我,你没少花费心思吧?”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以你的学问和能力,担任南洋督学绰绰有余。”

    “况且太上皇、太子都十分器重你,让你去南洋,也是不想你被人利用。”

    “希望你能理解他们的苦心。”

    解缙面露感激之色,朝皇宫行礼道:“臣必不负太上皇、皇上、太子厚望。”

    然后他担忧的道:“希直兄不会受到牵连吧?”

    陈景恪说道:“放心,孰是孰非太上皇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要惩处某些人,也不会牵连到你二人。”

    “否则也不会让你去南洋担任督学了。”

    “而且等你走后,将会由希直兄担任翰林院学士兼周报总编辑。”

    解缙也不是腐儒,马上就从这个任命察觉到了异常,追问道:

    “太上皇对儒学不满?”

    陈景恪自然不能告诉他真实意图,只是道:

    “是的,太上皇对儒生的保守多有不满,准备动一动。”

    “让你去南洋,也是因为你和儒家关系密切,不想你夹在中间不好做人。”

    解缙果然被误导,想到了第一期国家计划,完成度低的让人无法直视。

    应该是这一点,引起了太上皇的不满。

    毕竟老朱做事向来雷厉风行,这是有先例在的。

    再加上朱标掌权期间,选拔培养了大批新式官吏。

    老旧官僚不退,新式官吏就无法上位。

    在他想来,太上皇应该是准备快刀斩乱麻,完成新老交替。

    甚至他还想到了另外一点,陈景恪的大同世界。

    一旦发表必然会遭到其他学派的抨击。

    自己和陈景恪的私交虽然很好,毕竟是儒生身份。

    更何况,现在掌管大明周报的大多都是儒生。

    到时候报纸很可能会成为,批判大同世界的主战场。

    现在自己退出,儒家‘叛徒’方孝孺掌管大明周报,接下来再将核心成员换一遍。

    大明周报就会变成鼓吹大同世界的地方。

    对此,解缙没有任何其他想法。

    他是儒生不假,却不是腐儒。

    对那种保守派官僚,也确实多有不满。

    陈景恪的大同世界他看过,确实很优秀,至少比目前的各派更适应大明的需求。

    他和方孝孺之所以敢重提‘公天下’思想,就是受到大同世界的影响。

    这么优秀的学问,就应该推行天下。

    太上皇采用雷霆手段,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他反而很感激老朱,在这种时候将他调到南洋,避免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对于解缙的反应,陈景恪心中有些羞愧。

    欺骗朋友实在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即便有足够的理由。

    不过他心中也不禁赞叹,解缙才是真正的儒生。

    儒家思想能引导华夏上千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

    很快第二次试探来了,有人公然打出了这样一个标题:

    天之立君,本以为民。

    里面的内容也一点虚的都没有,起手就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

    可以说,这简直就是照着老朱脸上抽大嘴巴子。

    就连最乐观的人,都有些发怵。

    让你们试探,不是让你们直接骑脸啊。

    这下可完了。

    果不其然,对于这篇文章老朱直接破防了,当着群臣的面训斥了解缙。

    如此不忠不孝的反叛文章,竟然能出现在大明周报上,要你们何用?

    然后不顾群臣求情,将解缙发配南洋担任督学。

    同时下令,对大明周报编辑部进行审查,务必将这些无君无父之辈全部踢出去。

    听到这个处置结果,群臣反而松了口气。

    老朱方才那表情,还以为他要大开杀戒呢。

    没想到只是发配南洋……

    等等,南洋督学?

    这好像是个肥差啊。

    一手建立南洋的文教体系,等于将自己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南洋。

    以后南洋的文人见了他,都得喊一声大宗师。

    这是多大的影响力?

    再过几年携大势重回中枢,少说也得是礼部侍郎级别的。

    如果能让皇帝满意,礼部尚书乃至入阁都有可能。

    这哪是发配,这分明是重用。

    太上皇这是老糊涂了啊。

    当然,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老朱糊涂了,大多数人都认为老朱还是惜才的。

    扔到南洋那种艰苦的地方是处罚,担任督学是磨炼。

    可以说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地方。    

    有些人只看到了危险,觉得不值。

    有些人则看到了机遇,有机会入阁,这样的机会哪怕豁出命都值。

    但不管怎么说,此举再次帮解缙扬了名。

    目前他可谓是自宋濂、刘伯温等人之后,名气最大的大儒了。

    另一边,朱雄英悄悄对陈景恪说道:

    “老爷子这气不像是假的,你写的这篇文章杀伤力确实大啊。”

    陈景恪不确定的道:“不会吧,这不是太上皇让我写的吗。”

    “还让我写的犀利点,这样他发怒才合情合理。”

    朱雄英幸灾乐祸的道:“那你也不能专门戳老头子的痛处啊。”

    “等着吧,他肯定收拾你。”

    陈景恪不禁缩了缩脖子,不会吧,老朱应该没这么小气吧。

    是的,这篇文章出自陈景恪之手。

    目的就是打乱儒生们的计划,同时给老朱创造一个发怒的机会,不露痕迹的对大明周报编辑部来一次大换血。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将儒生们给吓住,让他们不敢往道德制高点上爬。

    完全不用担心。

    权力就是最好的诱饵,即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危险,依然会有无数人为了那百分之一的可能前赴后继。

    更何况,就算他们怂了,大不了再写几篇文章引领一下。

    只要他们对权力还有渴望,就不可能逃得掉。

    朱元璋表现的非常生气,根本就没有给解缙预留多少时间。

    旨意下达的第三天,吏部就将所有的手续给办好了。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赶紧滚蛋,一天都别耽搁。

    于是,解缙在离新年只有十天的情况下,带着随从踏上了前往淡马锡的船。

    这天近千人来为他送行,陈景恪和方孝孺自然也来了。

    只不过他们两人没有露面,而是在远处目送解缙的离开。

    等船消失在江面,方孝孺转头说道:

    “说吧,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

    陈景恪不动声色的道:“还能做什么,替换一批守旧官吏。”

    “打压一下儒家,为我的大同世界推行创造条件。”

    “这些缙绅应该都和你说过了吧,还问我做什么。”

    方孝孺严肃的道:“缙绅虽然学识渊博,为人也很聪慧,然还是太方正了。”

    “以太上皇的性情,想做这些根本就不会如此拐弯抹角。”

    “他会直接下令去做,根本不会管别人反对与否。”

    “现在他兜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必然有更大的谋划。”

    “啪啪啪……”陈景恪不禁鼓掌道:“希直兄自从放弃恢复周礼的念头,是愈发的聪明了。”

    “事情果然瞒不住你。”

    方孝孺丝毫不为所动,追问道:“你们到底要做什么?”

    陈景恪笑道:“其实本来也没打算瞒你,因为这件事情必须你……准确是说大明周报配合才行。”

    “本来我还想着,如何开口说与你听,不成想你竟然看出了破绽。”

    方孝孺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陈景恪笑了两声,感觉无趣,就耸了耸肩说道:

    “走,去我家再详细说与你听。”

    于是两人就来到安平侯府,陈景恪下人全部离开,未经允许不可靠近。

    才与方孝孺说出了最终目的。

    “……这次的目标是孔家和儒家。”

    “嘶。”方孝孺倒吸一口凉气,道:“你们……想过后果吗?”

    陈景恪说道:“所以要做好万全准备。”

    “军方的调动已经开始,确保不会发生动乱。”

    “只要乱不起来,儒生的反抗就毫无用处。”

    方孝孺下意识的问道:“打压儒家之后呢……”

    话才说一半,他陡然醒悟过来,不敢置信的道:

    “太上皇竟然如此相信你?”

    显然,他也想到了用大同世界替代儒家。

    可正因为明白,才更加觉得不可思议。

    倒不是他觉得大同世界有问题,而是这部书还未发表,没有任何的基础。

    没有人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兜住底。

    万一兜不住呢?恐怕会引起巨大的动荡。

    这是历朝历代的君主,都不愿意见到的。

    你见过哪个得国的君主,希望国家产生动荡的?

    都是通过各种手段,力求让国家安稳。

    朱元璋虽然雷厉风行,可他的目的也是让国家稳固。

    现在这般激进,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极度信任陈景恪。

    相信他的大同世界能兜底。

    这种信任,太不可思议了。

    陈景恪也在暗暗观察方孝孺,见他的注意力,一直在大同世界上,心中暗喜。

    很好,一点都没有关心孔家和儒家,显然在内心里他已经彻底摆脱了儒家标签。

    是个不错的盟友。

    事实上方孝孺对孔家确实不怎么感冒,他最早就是要求恢复周礼。

    周礼的创造者是谁?

    周公啊。

    甚至儒家最早赞颂的圣人,一直是周公。

    这就好比,基教是耶稣创造的,但他们信仰的神灵是上帝。

    儒家也是如此,孔子创造了儒家,他们歌颂的圣人是周公。

    直到唐宋时期,孔子在儒家的地位才超过周公。

    作为矢志复兴周礼的方孝孺,最尊崇的自然是周公。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就反孔子。

    他并不反孔子,还很尊重孔子,只是对孔家不感冒而已。

    说白了,孔子是孔子,孔家是孔家。

    他向来分的很清楚。

    后来他开创唯物学,正式自立门户,对孔家就更无所谓了。

    朝廷要灭孔家,他一点意见都没有。

    打压取代儒学,他也一样没有意见,时代发展的趋势而已。

    唯物历史学早就揭示了这一切。

    陈景恪也正是因为明白他的想法,才让他来接替解缙掌管大明周报。

    但猜测归猜测,此时亲耳听到方孝孺的保证,他还是很高兴的。

    于是说道:“太上皇不只是要对官僚体系大换血,思想界也是一样。”

    “不只是我的大同世界,你的唯物学一样是受益者。”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你的辩证法思想让我明白了,单纯的唯物论其实有失偏颇。”

    “现在我正在想办法对这方面进行完善。”

    “在完善之前,是无法承担引导华夏文明重任的。”

    “若不用儒家,只有你的大同世界才有希望接过这个重任。”

    “所以……”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道:“我这里你放心,会全力配合你们。”

    “但我希望,你们对儒家只是打压而不是彻底消灭。”

    陈景恪露出笑容,说道:“怎么可能,儒家引导华夏思想上千年,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骨子里。”

    “更何况,我的大同世界,就是基于儒家思想推陈出新得来。”

    “真彻底消灭儒家,大同思想也同样无法存在了。”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270/2270402/11110706.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