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李景隆
大唐。
“好!打得好!”
李世民暂时抛弃了皇帝身份。
天策上将短暂上号。
“能而是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虚虚实实,引蛇出洞!”
“半渡而击,一举功成!”
“妙啊!”
“高明!”
李世民指着天幕大笑道:
“这就是得鱼忘筌!那老将还按部就班以兵法对敌。”
“对面这个却早就将兵法深入骨血之中!”
“败的不冤啊。”
“朕想试试!”
李承乾点点头,随即回答道:
“阿耶,我是不会像懿文太子那样的。”
“您也别想了,魏侍中他们就不会同意你带兵打吐蕃的。”
李世民收敛了笑容,盯着李承乾看了半天。
幽幽道:
“果真是读史明智啊。”
李承乾毫不在意骂他傻。
他真答应了才是傻呢!
……
大宋·真宗时期
“建文帝,难了。”
赵恒拍着身前的凭栏,感叹着:
“从编制、战力、指挥、作战等方面来看,这燕军都远胜明军。”
“耿炳文吃亏在诸军不齐还分兵两营,给了朱棣各个击破的机会。”
“而作为长期参与北伐的塞王,这朱棣又极其精通骑兵战术。”
“广阔的北方平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又是指挥旧部、占据人和。”
“所以可以完成绕后夹击等战术。”
刘娥看着侃侃而谈的赵恒,美目泛起阵阵涟漪。
而赵恒恍然未觉,只是长叹一声。
“真定之战,朱棣站稳脚跟。”
“北方之地基本落于他手,只要在解决塞外大宁,就可以跟建文帝分庭抗礼了。”
“而建文帝手里又谁可用呢?”
……
大明。
“哈哈哈哈!”
小朱棣叉腰大笑。
“什么擅守大将长兴候!”
“在我燕王面前,如土鸡瓦狗!”
“不堪一击!不堪一击啊!”
“那燕王觉得咱堪不堪你一击呢?”
一道阴影覆盖住小朱棣。
“唰”的一下!
小朱棣额头布满冷汗。
“爹……你……”
朱元璋沉着脸,一把握住小朱棣的肩膀。
“老四,你有没有异心啊。”
冷汗打湿背襟,小朱棣被吓的失了神。
朱元璋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耿炳文身死他才回过味来。
一开始的张信反投,宋忠调兵,通州投降。
凡此种种都说明此子深得军心,但藩王是不允许犒赏将士的。
他的军心是怎么来的?
老朱的多疑心再次升起。
一旁的马皇后看不下去了。
她一把搂过小朱棣,狠狠瞪了老朱一眼。
“那是未来的事!你怎么不讲理啊!”
朱元璋平静的看着快要哭出来的小朱棣,没有回应。
……
【耿炳文在真定战死后,官军虽然损失较大,但实力犹存】
【燕军仍然无法改变蹙守北平一隅的被动局面。】
【而在接到耿炳文的败讯后,建文帝开始对战局产生忧虑。】
【但用谁来接替帅印,他却犯难了。】
【朝廷不缺兵,不缺将,但缺是统兵之帅啊!】
【新的统帅不仅需要较高的军事才能与威望,还必须得到朝廷在政治上的绝对信任。】
【而对于新的主帅人选,齐泰和黄子澄异口同声推荐曹国公李景隆。】
……
天幕上。
奉天殿内
一名顾盼伟然的将军单膝跪地,自朱允炆手中接过玉圭。
上有“体尔祖祢,忠孝不忘”八字。
朱允炆扶起将军,与其携手出殿。
来到辨天殿丹陛之下。
一座御辇静待有缘。
朱允炆把将军扶上御辇,在文武群臣惊愕的目光里。
天子为将军推着车轮,缓缓地沉重地走向午门…
……
【李景隆,小字九江,是明太祖朱元璋外甥岐阳王李文忠的长子。】
【少年“读书通典故”,又生得高大俊秀,举止雍容大度,受到朱元璋喜爱。】
【洪武十九年(1386)袭爵曹国公后,与徐达之子魏国公徐辉祖分镇中原要害之地。】
【曾多次受命练兵湖广、陕西、河南,还曾市马西番,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也参加过讨伐北元、捕鱼儿海等大战。】
【朱允炆即位削藩,李景隆受命以备边为名至开封,突围周王府逮周王,因此作为建文朝股肱之臣。】
【八月三十日,建文帝为李景隆举行了隆重的遣将出征仪式,除去照例赐给李景隆代表大将军威仪的斧钺之外】
【还特授予他“通天犀带”,表示了逾制的隆遇。】
【又亲自为李景隆行推毂礼,准许他“一切便宜行事”】
……
大隋。
“哟,还弄出个推毂礼?”
杨坚摸了摸胡须。
“据说周文王为姜太公推车,周文王每推一步,则意味着其国祚持续一年。”
“周文王推了若干步觉得累了,也觉得敬礼姜太公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便停止了推轮。”
“后来,当姜太公向他泄露天机之后,他跌足长叹。”
“后悔自己没多坚持一会儿,以便使国祚再延长若干年。”
“也不知坐在御辇上的大将军和跪在地上为其推轮的建文帝有没有数着走了多少步?”
独孤伽罗厌烦的看着这一幕。
“复古复傻了吧?”
“登坛拜将就够了。”
“将一个平定藩王叛乱的出征演绎得像是北伐一般。”
“藩王叛乱本是不吉之事,一个务实而低调的出师更能让人感到朝廷为护国体的用心所在。”
“真不知如此大张旗鼓的出师,究竟出于何种目的。”
杨坚若有所思。
“既不能以此向燕王示威,那便只能是为自己打气了。”
……
【李景隆在德州对耿炳文原有军马进行了整顿,又飞檄征调各处军马,共合军五十万。】
【九月十一日,进驻河间。】
【他一改耿炳文以守为攻、稳中求进的战略部署。】
【命镇守辽东的江阴侯吴高与耿瓛、杨文帅围攻永平威胁北平。】
【九月二十五日,朱棣让朱能做先锋,燕军突袭永平城下。】
【吴高仓促不能列阵迎战,慌忙丢下辎重,往山海关逃去。】
【朱棣又分别吴高与杨文书信一封,对吴高大加称赞,对杨文极力贬斥。】
【江阴侯吴高叔父吴桢之女,本系湘王朱柏之妃,建文削藩之初,阖宫自焚而死。】
【建文帝对他本来已有所怀疑,得到朱棣致书吴高的报告后更不得不疑,不久,便削去吴高爵位,将其徙置广西去了。】
【吴高用兵缜密,杨文则缺少谋略。】
【去掉吴高后,人心疑虑,杨文也只能按兵山海关。】
【辽东这一支军马已不再构成对北平及周边的威胁。】
【耿瓛是耿炳文的次子,位在杨文之下。他数次请求进攻永平,借以威胁北平,牵制朱棣,但终不为用。】
……
大唐·高祖时期
“这脑子,也就告别行军打仗了。”
李渊狠狠唾弃着朱允炆的猪脑子。
“临阵换将乃兵之大忌!”
“早不处置晚不处置,偏偏此时处置!”
“蠢!”
李世民与李建成对视一眼。
嗯,蠢!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迷茫的看着天幕。
就连赵佶赵桓赵构这种人都没让他迷茫至此。
又是推车轮又是便宜行事。
然后你转头就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事情把包围圈上的大将给撸了?
“你这让主帅怎么统兵?”
“你真是朱元璋交出来的?”
“先贬己方一员大将?”
“你这让其他与亲王有姻的将领怎么看?”
那李景隆也是燕王的亲戚啊。
……
【朱棣对李景隆很不屑一顾,什么纸上谈兵膏粱子弟的言论层出不穷。】
【并且还列举了己方五胜,对方五败的告示。】
【嘴上这么说,但朱棣也知道数十万大军往北平一堵。】
【都不用强攻,围也围死了。】
【固守一城,必然是坐以待毙。】
【若倾全力出师迎战,朱棣又感到兵力不足并无决胜的把握。】
【思来想去,朱棣深感迅速扩大兵力的必要。】
【于是他想到了分封大宁的十七弟宁王朱权的那一支军马。】
……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14/14828/1111063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