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649章 大明最后的真正掌权者天启帝

第649章 大明最后的真正掌权者天启帝


第649章  大明最后的真正掌权者·天启帝

『明成祖:辽东两大平原之间是沿海边的燕山山脉走向,宁远正是建在山脉上。』

『但燕山山脉在华北平原前面向左拐了一下,给辽西走廊上了一个门,从而形成山海关。』

『这个地方地势奇伟雄峻,北面山河纵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海军的大军根本无法展开任何兵力,也无法长期驻扎。』

『山海关以南则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守卫可以随时随地的增强兵力装备和各种防御物资。』

『这样的地势就决定了在从山海关北面永远无法攻破山海关。』

『而山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也是从南面。』

……

大元。

忽必烈把玩着金刀。

沉着目光。

他知道那朱棣口中说的唯一一次从南面攻破,是哪一次了。

“后金……”

“哼。”

在众臣的不理解中,忽必烈缓缓上双眼。

……

『元世祖:当年成吉思汗攻打山海关,用自己的几个女儿贿赂了山海关前的几个部落,发动对山海关的全力偷袭。』

『强大的蒙古军面对战力几乎是不堪一击的金军,仍然在山海关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人力再强,又岂能与大自然的雄斧神工相争?』

『最后,成吉思汗终于明白,从正面是无法攻破山海关的。』

『于是绕道紫荆关,从南面攻击,终于才拿下了山海关。』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山海关被攻破,而且是从背面。所以抛弃山海关的雄关天险,而去防守宁锦,实在是错误之极。』

……

大隋。

杨坚看的津津有味。

但看到元世祖三字也不由得一愣。

“这位怎么也跑出来说话了?”

“他不会看不懂这里面的玄机啊?”

独孤伽罗听了半天的转述,此时好奇问道:

“谁啊?”

杨坚说清忽必烈的观点。

独孤伽罗恍然道:

“看来这元世祖也有点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意思。”

杨坚眼角微跳。

“金……后金?”

“还能这么算吗?”

独孤伽罗白他一眼。

“行,你可以不算啊。”

“别怕金刀之谶啊。”

“那关系也远啊。”

杨坚被强而有力的反击打得哑口无言。

卯金刀……怎么可能不怕啊。

“啧啧……汉高祖啊……”

……

大汉。

刘邦闭着眼睛撇了撇嘴。

吕雉吃着酥糕,淡淡道:

“谁家皇帝蹦出来了?居然让你这副恶心面貌。”

“总不能是项羽吧?那可见鬼了。”

刘邦眼也不睁的随口道:

“乃公还真宁愿见鬼了。”

“……罢了罢了,毕竟有疆土在那……忍了他了!”

吕雉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皇帝了。

她心中暗叹一口气。

可惜,朕无缘入内一见啊。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将各位皇帝的话总结到一张纸上。

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奇。

“茅塞顿开……”

“辽东之地暂且无忧矣!”

他微微折叠纸张,再次陷入沉思。

攘内安外……

得收拾一下家里了……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缓缓睁开双目,鼻子里轻哼一声。

“天助自助者。”

明朝末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边防问题。

内部朝廷的事情不解决,那就只能是防而不守。

而防久必失。

……

【用人识人:天启六年,袁崇焕上疏说在关外依靠修城屯田就可以让后金投降,天启接到奏疏后批示道:

“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这本内说,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

蹈实而做,需时而动。

正也,奇在其中矣。

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天启的意思就是告诫袁崇焕老老实实做好实事,少搞一些大言不惭的把戏。】

【此时天启只二十一岁,处于深宫之中的他,其头脑冷静和务实态度已在袁崇焕之上。】

……

大明·隆庆时期

朱载坖收回目光,看着天幕上的话就是一阵无语。

“别吧……”

看这意思,这袁崇焕似乎在大战略上没有什么时候长久目光啊……

“你现在守着宁远……可别弄什么幺蛾子。”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稍微松了口气。

还以为又杀错了呢……

他现在开始有了几分盼头了。

因为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后金从来都不要广宁!

他们连宁远、锦州、大凌河、右屯等等地方都通通不要!

所以孙承宗、袁崇焕折腾宁锦防线一直延伸至右屯,去获取什么纵深是毫无意义的!

难怪……

朱由检从地而起,踱步深思。

难怪当年皇太极议和,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明金双方以大凌河、辽河为缓冲区。

由此可见,后金的统治重心只是沈阳和辽阳。

努尔哈赤也是为了防备明军的进攻,才特地将金国首都从辽阳搬到了沈阳。

这就说得通了……

“袁崇焕误我啊!”

多花多少冤枉钱啊!

……

【天启四年,皮岛总兵毛文龙的一份塘报说,女真人有跟蒙古人勾结,从喜峰口入关的可能性。】

【天启接到塘报后批示道:

【“外呈称奴酋与亲信奸人李茂隆等,昼夜商议,欲以贿买西虏,更换旗帜,借路潘家口等处,进攻谋逆。】

【朕思奴酋所谋,其志不小,更甚于昔也,倘以假道长驱,为害非浅,是以朕不无东顾之忧。】

【卿等传示兵部,作速马上差人前去传与枢辅,总督镇巡,当详计塘报,作何料理?作何策应?筹度周全,务保无虞。】

【其沿途各路,并东征将士,俱要仔细防御。及各隘口守把将官,都要昼夜不时防守。还仔细盘诘进贡出入进攻夷人,其中恐有奸细夹带情形。】

【仍传户工二部,并专督辽饷等官,详确毛帅,如果缺粮乏器真情,并拨船及应用器械,一并速发解去军前应用,不得迟滞,有误军机,责有所归。特谕。”】

【然而孙承宗没有看出这份塘报里面的厉害性,对潜伏的危险无法预计,孙承宗说道:

【“奴狡而计稳,必不出此。又恐关城谓虏由他道,便可缓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

【但事实证明,崇祯二年,皇太极的确率军从喜峰口入关。】

……

大唐。

李世民突然放下心来。

“由此可以看出,这天启在一些军事问题上的看法,远比嘉靖万历要更加成熟啊。”

长孙皇后则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柔声道:

“这大概是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所导致。”

“父亲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会有什么着落。”

“而泰昌登基月余便驾崩,他更是深陷红丸移宫之中。”

“既然生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又怎能不会在断提防人的环境下成长呢?”

“嘉靖前期有藩王父亲打造好的底子。”

“而万历前期也有张居正护着。”

“但这孩子则与明宪宗一般,无依无靠的……”

李世民看着情绪突然低落下去的长孙皇后,顿时明白了她的忧愁。

他轻轻的合握住皇后的手。

“朕在,你与小兕子就在。”

“莫要忧虑……”

……

【天启最初寄希望于东林党人,他希望他们能够帮助他治理天下,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人的特点。】

【那就是喜欢无事生非。】

【因为他们抓住三任皇帝早已定性的三案不放。】

【一群对别人不宽容的人,一群从不自我批评的人,指望他们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所以天启开启了“宦官专权”的副本。】

【一个被史书谩骂却意志决绝的天启王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为了修建关宁锦防线,已经被取消的辽饷又重新征收。】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已经被泰昌罢免的商业税又重新征收。】

【从嘉靖年间起废除的太监监军制度又重新拾起。】

【洪武年间对言路的高压政策在帝国又重新运转起来。】

【但此时的大明已经失去了任何专制的土壤,并且魏忠贤私心甚重,其与大臣的争斗波及到朝廷与地方,天下百姓受池鱼之殃。】

【这一点也许是天启从未考虑到的。】

【评价B级·得三分】

……

{他用人治理与治国才能都不差,唯一差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对。说实话,他可比嘉靖聪明多了。}

{嘉靖后期要人摸透心里,弄出个二龙不相见,天启可是一直掌握着朝廷内部党派的走向。}

{跟普通认知不同。天启除了对军事、国事关心之外,他对身边的人也很好。}

{当时张皇后和朱由检不喜欢魏忠贤和客氏,多次在朱由校面前说魏忠贤和客氏的坏话,所以,客氏和魏忠贤一直想找皇后和朱由检的麻烦。但是由于天启的维护,无论客、魏二人掀起多么大的风浪,俩人都能如堤坝一般屹立不倒,从而使客氏、魏忠贤知难而退。}

{这个人,聪颖、好学,对手工业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对军事、边防尤其关心,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立判断。且头脑冷静,不人云亦云。}

{在某些方面也不像万历那样薄情寡义。}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有着独特的治国手段。}

{当他发觉文官难以驾驭的时候,便启用魏忠贤这个强权人物加以制约。}

{可以明显看出,他跟嘉靖一样喜欢隐藏在幕后指挥着一切。很多时候,他也喜欢不闻不问,充当一个重大纠纷最后仲裁的角色。}

……

大明。

朱元璋跟屁股底下长草一样坐立不安。

“你们这夸的……”

“夸的还挺让咱不适应的!”

……

【民生经济:九边重镇一年花费三百四十多万白银。】

【宁锦防线每年耗费饷银四百万。】

【一年将近七百五十万两的巨额的军费开支自然要靠摊派来解决,而这些无疑加到了百姓头上。】

【而此时大明王朝又面对着长达七十年的气候冰河期。】

【这种冰河期会导致海水、河水的蒸发量下降,从而导致空气中的含水量下降,进而产生干旱。】

【干旱的后果就是粮食产量下降,大面积的饥荒开始,流民增加。】

【而朝廷既要赈济又要维稳,这些更使得已经捉蹙见襟的财政雪上加霜。】

【而兵变与起义的出现也就不奇怪了。】

【评价C级·得两分】

……

大秦。

嬴政有时候就是看不懂一些奇特的说辞。

“这气候冰河期又是何物?”

萧何皱了皱眉。

“看描述,似乎也是一种天时。”

“并且处于四季轮转之上。”

刘邦则突然压低声音道:

“你们发没发现一件事。”

“他们身上这衣服好像越穿越厚啊。”

“夏季的衣服居然也那么厚。”

众人闻言一愣,随即深思起来。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兵变起义几字,心有所感。

“当一次民变越来越大的时候。”

“当它无论如何也扑灭不下去的时候。”

“当它并不因为首领丧生而结束的时候。”

“那就说明此时天下积累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它必须要打碎重来了。”

群臣闻言,顿时面有敬色。

“陛下英明。”

……

【后世影响:明史中口碑最差,为倒数第一的木匠皇帝。】

【历史上大明王朝真正的,最后的掌权者。】

【评价B级·得三分】

【总分:十五分】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突然惋惜道:

“这皇帝没有什么性格上的缺陷。”

“手腕虽略显稚嫩但也够用。”

“真是可惜了……偏偏处的时机不对。”

“……这一点又有点像大宋……”

卫子夫也觉得这大明的天命属实奇怪。

朱祁镇这种千古难寻的人才应该这个时候出现才对嘛。

而朱由校这种皇帝才应该是仁宣之治才应该出现的。

“也许,这就是大明的天命吧……”

“就像朱重八的人生一样。”

“不尽如人意。”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看着天幕里的评绩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从评绩和后世子孙的说法中他看出了一种情绪。

一种对将死之人的最后关怀。

“我大明还没亡呢……”

朱由校有些底气不足的嘟囔着:

“朕如果没子嗣,那继位的就是皇弟……”

“他也没有亡国之相啊?”

这边嘟囔着,天上的金光逐渐汇聚。

『恩赐:公输班的天工』

『注:经你手而出的物件会随机一项加护。』

『注:不是越精美越好,而是符合“道”越好。』

在朱由校的一脸懵逼中,金光砸到脸上。

……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14/14828/1111050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dingdian555.cc。手机版阅读网址:m.dingdian555.cc